梁海明 (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全球化的經濟需要全球化的治理,規則和信用是國際治理體系有效運轉的基石,也是國際經貿關係發展的前提。中國積極支援和參與世貿組織改革,共同構建更高水準的國際經貿規則。中國將加強同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宏觀政策協調,努力創造正面外溢效應,共同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
習近平主席的上述演講,為構建“一帶一路”國際金融新治理體系奠定了基礎。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中國要為世界經濟增長挖掘新動力,尤其是要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發展,未來需要有更強大的金融力量,以及完善的國際金融治理體系作為支撐。
但是,當前的國際金融治理體系,沒有與時俱進,影響了全球經濟的復蘇和發展。對此,我們亟需建立一個更加公平、開放、透明的“一帶一路”國際金融新治理體系,來適應未來經濟發展的最新要求。
在全球金融市場上,越來越頻發的金融動盪和危機,相當清晰地暴露出當前全球金融體系在金融監督和管理等方面的弱點。西方國家推行的量化寬鬆政策屢遭各國詬病,印發過量的美元、日元等國際貨幣導致流動性氾濫,引發熱錢衝擊市場及他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不但擾亂國際金融市場秩序,影響全球經濟復蘇,更為嚴重的是,舊的危機尚未有效處置,新的危機便接踵而至,因為西方國家的量化寬鬆政策引發多國央行跟隨,令全球各地金融系統高度同質化,實際上擴大了金融風險的關聯性,增加了市場整體脆弱性。
從當前的全球經濟金融體系看,雖然有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金融穩定理事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全球經濟金融治理組織,但彼此之間不僅缺乏明確分工,功能亦有重疊之累,且隨著新興經濟體不斷發展,各組織的代表性、前瞻性未能與時俱進。
面對上述情況,全球亟需新的國際金融治理體系。中國應與各國一道,建立一個更加公平、開放、透明的“一帶一路”國際金融新治理體系,增強新興國家金融在國際金融體系治理中的話語權、影響力,推進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等金融新產品的規則制定,以此加強金融體系的國際協作、加強全球金融安全網,滿足新時代的全球金融發展和全球金融治理的新要求。
其一,隨著新型經濟體的持續發展,區域型銀行已逐漸崛起,區域間的金融活動也會越來越多,對全球金融體系的影響逐漸擴大,增強新興國家金融,尤其是中國金融在國際金融體系治理的話語權、影響力,也是完善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重要一環。
由中國倡議發起設立的國際開發性金融機構,包括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等,有助於中國與各國在財金領域的互聯互通、合作,來共同維護全球金融穩定。尤其是可通過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穩定的人民幣匯率,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以減輕全球金融體系未來可能遭遇的衝擊。
其二,互聯網迅速發展衍生出金融科技,帶來了新的金融產品,綠色金融的發展也成大勢所趨,面對金融業的新情況、新的交易模式和市場遊戲規則,目前全球金融治理體系未能與時俱進,大多仍糾纏于傳統的金融市場和產品。未來金融治理體系的國際協作必不可少,中國將與各國相互合作、協調,在金融監管制度、監管框架、法律框架等方面加強對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等方面的監管、引導,使之滿足促進全球金融發展、完善治理的新需要。
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各國經濟發展,避免出現金融風險,需要建立一個更加公平、開放、透明的“一帶一路”國際新金融治理體系,通過推動各國際金融組織同心協力、加強合作推動國際經濟、金融治理體系的改革,共同減少國際經濟、金融危機爆發的頻率,從而進一步完善全球金融治理體系,以此為全球的經濟發展、崛起提供重要支撐。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