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消費品

教育合作為貴州融入"一帶一路"拓展"新空間"

贵阳
2019-04-30 08:30

已收藏

新華社貴陽4月30日電(記者駱飛)會唱中文流行歌曲,會跳貴州苗族舞蹈,與同學中文交流"零障礙",來自老撾的留學生許諾說,這是自己在貴州大學生活學習四年來最自豪的成長與變化。

高中畢業前,一直生活在老撾的許諾就接觸到不少中國文化。"很多中文歌曲在老撾都比較流行。"聊到最初印象,華語音樂讓這個年輕的小夥子著迷。

文化的魅力讓許諾一直嚮往著來到中國。然而,真正讓這位異國少年有機會來華留學還是兩國間長期締結的友好關係,尤其是以"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等多項人文交流活動為基礎的教育合作為中國內陸省貴州加強與東盟國家的友好往來架起了更多"橋樑"。

回憶起剛到貴州大學學習之初,語言不通、飲食不同、文化差異等讓當時只有18歲的許諾顯得有些消沉。"那時遠離父母,語言的障礙使學習和生活顯得困難而孤獨,甚至害怕與人交流。"許諾說,感覺生活被緊緊"箍"在特別小的"老鄉圈"裡,根本走不出去。

但短暫的融入困難很快被友好的環境和自己的努力所消解。大學裡,同學的友善,老師的耐心,以及自己的勤奮,讓許諾很快找到了融入中國生活的切入口:從文化入手,多交中國朋友、多看中文電視節目、多瞭解中國地方民俗文化。

在華留學這幾年,許諾不僅成長很多,也見證了貴州的發展:高鐵網路連通四方,大資料引領下的移動支付等讓生活更便捷……"剛來貴州時,路程是近10個小時的`慢火車+飛機`,而如今`高鐵+飛機`的回家路只需約4小時。"許諾說,比起四年前,學校裡的"老鄉"也從最初的30多人增加到現在的100多人。

貴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輔導員李博介紹,伴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學校對外交流合作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吸引了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來留學。

資料顯示,從2014年至2018年,每年在貴州大學長短期留學生從442人次增加到1073人次,生源國家從32個增加至69個。目前,長期留學生超過10人的國家有14個,包括泰國、越南、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俄羅斯等。

"學校每年在接收留學生的同時,也會派遣優秀教師和學生到東盟國家開展教育交流。"貴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張成霞說,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學校對外交流合作實現了不少"零突破"。

放眼全省,不僅有類似貴州大學等高等教育對外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效,不少職業院校等也積極加強對外合作辦學,尤其是與東盟國家聯繫更加密切,更多合作專案落戶貴州。

記者從貴州省教育廳獲悉,2016年至2018年期間,"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 "中國-東盟幼兒教師發展中心"等一批雙邊、多邊合作交流平臺在貴州成立或設立,進一步拓展全省教育國際交流空間。

"教育合作是對外交流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優勢互補,互利互惠,是國與國之間最深入人心的交流機制。"張成霞說,如今"一帶一路"倡議為更多學校和地區發展帶來新機遇。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