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16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儘管1至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運行帶來較大衝擊,但綜合看,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
根據國家統計局官網16日發佈的資料,截至2月25日,大中型製造業企業復工率達到85.6%,生產經營活動正有序恢復。1至2月份,新興服務業持續發展,生活必需品銷售和實物商品網上零售繼續增長,進出口貿易結構繼續優化。
最新資料表明,在全球疫情助推的市場波瀾中,中國經濟"方舟"舵盤穩、續航能力強,具備顯著的抗風險韌性。海外眾多機構和分析人士認為,得益於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成效顯著以及經濟前景向好等因素,中國資本市場正成為國際投資者追逐的投資熱土,中國經濟魅力愈發彰顯。
近來全球金融市場巨震之際,中國國債受到海外投資者追捧,A股市場相對其他海外股市也呈現出一定程度的抗跌性。英國《金融時報》網站日前刊文說,為躲避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股市拋售潮,尋求避風港的全球基金正紛紛湧入中國國債市場,這使得外國持有中國國債總額達到創紀錄的2.27萬億元人民幣。
除債券市場外,近期中國A股市場受海外市場暴跌影響儘管也有所走低,但跌幅低於歐美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中國資本市場的較好表現,只是中國經濟內生動力、創新活力和治理成效的外在體現。外界看好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主要緣於以下幾方面因素。
首先,中國疫情防控效果顯著,經濟秩序有序恢復。瑞銀資產管理(英國)有限公司全球債券基金主管趙子儀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疫情控制已取得明顯成效,且企業復工複產率也在提升,這些積極因素都會傳導到中國資本市場層面。
路透社刊文說,當疫情在世界其他地區蔓延之際,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這使得中國資產的吸引力增強,中國資本市場表現好於其他市場。
其次,中國經濟抗壓性強,長期發展前景依然向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日前表示,隨著工廠重新開工、庫存得到補充,中國經濟活動有望迅速復蘇,疫情對中國經濟的總體影響相對可控。
GAM投資公司新興市場投資經理羅布·芒福德說,中國政府針對疫情的綜合應對舉措有助於穩定國內市場,在消費、科技、金融、醫療等板塊都存在著"富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再次,中國具備政策空間優勢。中國貨幣政策空間較大,利率相對于歐美國家處於較高水準,流動性投放工具也比較多。同時,中國政府財政狀況穩健,為採取積極的財政應對舉措留有空間。
路透社認為,中國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並且中國決策者的行動早於其他國家,因此近期中國市場相對於海外市場波動較小。
最後,投資者看中中國資本市場"性價比"。股市方面,近年來隨著中國進行金融去杠杆、供給側改革,A股市場也一直在調整,當前估值水準低於美股等市場。
債市方面,中國國債收益率明顯高於歐美市場。英國《金融時報》指出,目前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約為2.6%,遠高於美國十年期國債約0.7%的收益率。
儘管如此,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國經濟通過貿易、金融、供應鏈等鏈條緊密相連,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一個市場可以獨善其身。趙子儀強調,中國未來需要警惕海外疫情可能失控帶來的市場需求銳減等風險。
目前中國資本市場相對其他主要市場表現較好,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短期內市場走勢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長期來看,隨著中國經濟逐步走向高品質發展,資本市場開放度不斷提高,其對外資的吸引力將持續增強。
談到中國經濟增長潛能,英國劍橋大學賈奇商學院教授艾倫·巴雷爾說,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技術領先者",並在研發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這些是"具有長期潛力的巨大優勢","從長遠來看,中國經濟將繼續向前發展,我對中國的長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