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區域

洞庭湖區農業發展湧現科技新動能

新華社,長沙
2024-03-25 10:59

已收藏




新華社長沙3月25日電(記者阮周圍、戴斌、薛宇舸)眼下,即將進入小龍蝦的出蝦高峰期。位於洞庭湖畔的湖南省南縣即將出產第一批成蝦,它們有的將走向五湖四海的餐桌,有的會走進工廠車間--它們甲殼中珍貴的蝦青素會被提取製成面膜、護膚品和保健品等,進入高端市場。

在湖南貝貝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廠房裡,工人正在忙碌,機器開足馬力運轉趕訂單。這家企業集科研、開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利用蝦蟹加工後的廢棄物作為原料,採用生物化學和生物酶解技術,從中提取高品質的蝦青素、殼聚糖、生物鈣等高附加值原料。

記者看到,在甲殼素和殼聚糖生產車間,大批的蝦蟹殼經過加工後,變成白色、乾燥的甲殼素和殼聚糖。它們是保健品和動物飼料的重要原材料,也是藥品中間體和食品添加劑。經過檢驗裝袋後,就能銷售至下游廠家繼續深加工。

湖南貝貝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宏昌介紹,目前國內市場上天然蝦青素主要來源是紅球藻菌中提取的植物蝦青素和蝦蟹殼中提取的動物蝦青素。"我們是國內首批規模生產動物蝦青素的企業之一。動物蝦青素油中含有多種氨基酸營養物質,因此價值很高,需求量也很大。"

"一噸鮮蝦殼大約能提取3.5公斤5%的蝦青素油。"據劉宏昌介紹,當前國內市場每年蝦青素原料需求約500噸,國內和出口訂單需求都非常旺盛。這家企業內設蝦青素、甲殼素、殼聚糖、氨糖、生物鈣、蛋白肽與蛋白粉等多個生產車間,設計年產100噸蝦青素。

南縣是湖南省小龍蝦主產區之一,擁有62萬畝稻蝦種養面積。"這裡小龍蝦產量大,交通區位好,還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優質服務。"劉宏昌介紹,公司落戶後,專案備案、土地掛牌、證件辦理等事項,僅用了2個多月時間就辦理完結。

蝦在稻中游、稻在蝦田長,南縣推廣的"一稻一蝦"或"兩稻一蝦"的"稻蝦共作"模式,能夠充分挖掘土地潛力,提高生態種養效益,提升農產品品質,實現一水多用、一年多收。當前,全縣稻蝦全產業鏈從業人數超過13.5萬,全縣稻蝦總產值達160億元。

傳統企業有了轉型和重塑的科技創新動力,能夠有效提升粗加工農產品的附加值,帶動產業鏈升級。在湖南助農米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全程自動化設備,無需使用大量人工,8個工人可以實現從烘乾到裝袋的20多道工序。公司總經理廖娟介紹,大米全自動生產線每天8小時滿負荷開工,一天能完成50噸大米的加工。

湖南助農米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公司專利之一的靶向碾磨技術,能夠提取珍貴的米珍和米胚,是嬰兒輔食類食品、保健食品的重要原料。據統計,每100斤大米可加工產出約2.5斤米珍和米胚,市場價達每斤400元,有效提升了大米的附加值。

"比如100斤穀子,正常加工成大米大概420元的產出,而通過和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實驗室合作後,同樣的100斤穀子的產出就可以達到1360元。通過科技創新和大米新品類研發,我們將一顆穀子的價值`吃幹榨淨`。"廖娟表示。

從原料初加工到食品原料、醫藥原料和保健品原料等,南縣的稻蝦產業鏈延伸、價值鏈升級。小龍蝦和稻米從盤中美食變身高附加值產品,農村地區湧動的科技新動能,正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