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6月17日電特寫:"我們離不開中國供應鏈 承受不起新一輪加稅"--直擊美對華加征關稅聽證會
新華社記者高攀 劉陽 孫丁
紐約州的羊絨服裝廠商來了,加利福尼亞州的嬰兒用品製造商來了,麻塞諸塞州的運動鞋製造公司也來了……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城南的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大樓,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當天是美國政府召開的擬對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的7天系列聽證會的第一天。數十位行業協會和公司代表從全美各地趕來"陳情",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在發言中都呼籲美國政府不要對中國商品加征新一輪關稅,表示"我們離不開中國供應鏈,承受不起新一輪加稅",加征關稅最終傷害的是美國企業和消費者。
直接衝擊美國消費者
與前幾輪美國對華加征關稅主要集中於中間產品和工業品不同,美國擬對華新一輪加征關稅清單上大部分是普通民眾最熟悉的終端消費品,包括手機、筆記型電腦、服裝、鞋類、玩具、遊戲裝置等。這些加征關稅一旦落實,美國消費者將直接受到衝擊。
美國時尚珠寶與配飾貿易協會執行主任布倫特·克利夫蘭在聽證會上第一個發言。克利夫蘭說,進口這些日常消費品不會危害美國安全,但加征關稅卻損害美國中小企業和消費者利益。
美國鞋帽箱包企業凱尼斯柯爾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施奈德也說,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關稅將迫使該公司與零售商、消費者共同承受損失。
美國青少年產品製造商協會執行主任麗莎·特羅夫表示,如果對從中國進口的嬰幼兒商品加征關稅,許多美國家庭將買不起安全的嬰幼兒用品,這會危及嬰幼兒安全。
國際管件製造商協會首席執行官凱裡·斯塔克波爾則對將管道產品納入擬加征關稅清單非常不解。他說:"馬桶和水龍頭是家居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們認為對這些產品加征關稅是錯誤的,這不利於讓美國家庭和建築保持清潔。"
美國電子產品零售商百思買、新百倫運動鞋製造公司、美國服裝鞋襪業聯合會、玩具協會等企業和行業協會代表當天也在聽證會上警告,對華加征關稅會增加美國消費者成本、擾亂企業生產、損害美國就業。
聽證會召開之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已收到各行各業代表提交的1600多份書面意見,絕大多數都反對美國政府對華商品加征關稅。
《華盛頓郵報》認為,大量反對之聲反映出美國商界對關稅政策的擔憂日益增加、對總統貿易政策的耐心正在耗盡。
美國遊說組織"關稅傷害美國腹地"日前援引一項研究結果說,如果對額外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加上已經生效的加征關稅舉措,將導致美國損失200萬個就業崗位,國內生產總值減少1%。
供應鏈離不開中國
聽證會上,美國政府官員問得最多的仍然是企業能否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出去。企業家和行業代表們則反復耐心解釋:中國供應鏈體系成熟完備,將供應鏈從中國移走絕非易事;對部分行業來說甚至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中國是許多產品的唯一進口來源。
紐約奎因服飾首席執行官瓊·科洛夫介紹說,公司進口的羊絨服裝必須使用產自中國內蒙古阿拉善羊的高品質羊絨,同時中國紡織工藝水準高、品質有保證,因此無法將產品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出去。
從事鞋帽箱包生意的施奈德也說:"多年來我們已在中國建立高效穩定的供應鏈。如果將供應鏈轉移到其他國家,產品品質、產能和性價比都不能維持原有水準,搬回美國生產更是不可行,因為這裡沒有支持相關產業發展的配套設施。"
美國服裝鞋襪業聯合會會長裡克·黑爾芬拜因坦言,他們曾試圖將供應鏈從中國轉走,但中國服裝鞋襪行業總是比其他地方做得更好。他表示,儘管過去幾年中國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但中國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成功保持了競爭力。
世界銀行5月發佈的《中國經濟簡報》指出,投資者決定是否外遷時,不僅會考慮各國工資差異,也會綜合考慮其他有關因素,中國完備的供應商生態系統、良好的勞動者技能和商業文化都是投資者看重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告訴新華社記者,目前流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仍保持在較高水準且仍在上升。
中美經貿合作惠及雙方
此次聽證會上代表們的發言,再次表明了中美經貿關係互利共贏的本質。 同中國做生意已有35年的施奈德說,他與中國生意夥伴的合作一直很愉快,中國是很好的供應基地,同中國的貿易關係讓美國消費者獲益。他強調,對鞋帽箱包之類產品加征關稅不能解決美國政府的關切。
美國自行車零部件供應商協會理事會成員鮑勃·馬格維丘斯表示,中國是全球自行車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美國自行車廠商與中國合作夥伴多年來一直合作融洽,雙方建立了非常緊密的合作關係。
近期,美國已有520家企業和141個貿易協會聯名致信美國總統特朗普,敦促美國政府不要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關稅,而是要回到談判桌前與中國達成解決方案。
在上周結束的"選擇美國"2019年投資峰會上,美國地方政府經貿官員也表達了儘早結束貿易爭端、加強對華經貿合作的願望。愛達荷州農業廳負責市場行銷的蘿拉·詹森告訴記者,雖然聯邦政府層面有負面聲音,但地方政府、企業層面對華友好交流立場一直未變。(參與記者:熊茂伶、鄧仙來、胡友松、劉傑)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