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中國晶片業業內人士對“迎頭趕上”持謹慎態度

路透社
2019-06-14 14:01

已收藏


自從美國政府將華為列入實體黑名單,美國企業被禁止與華為有生意往來,中國領導人大膽表示要在關鍵的半導體行業實現自給自足。

但業內人士對中國晶片製造商能否迅速滿足華為和其他國內科技公司的全部需求並不那麼樂觀。

準備在科創板上市的中國晶片企業在招股說明書中措辭直率,稱國內晶片行業“相對落後”,缺乏人才,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趕上”。

上海芯謀諮詢公司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表示,“相對于設備、材料或人才的限制,我認為中國更缺乏的是對行業的瞭解”。 他認為政府對該行業的部分補貼“適得其反”,因為太多資金充足的企業最終都在競逐同樣的人才。

政府對愛國主義的呼籲也只能到此為止。

清華紫光集團旗下晶片設計公司紫光展銳前高級工程師向路透表示,該公司經常被鼓勵使用姊妹公司的記憶體晶片,但後者並不能提供足夠先進的技術。

更好的技術
國外晶片業官員則表示,中國在部分領域正取得良好進展,不應低估這一點。比如,中國企業正在縮小在一種被稱為NAND的關鍵記憶體晶片技術上的差距。

“對中國政府來說錢不是問題”,韓國一家存儲晶片製造商的一位元不願具名的高管表示。該高管承認中國在提供長期資料存儲的快閃記憶體晶片方面取得了進展。“我們無法阻止中國企業,這是自由競爭,但我們相信我們擁有更好的技術和產品”。

然而,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晶片製造。這是一個嚴格的過程,需要高度專業化的工具和多年的經驗才能掌握。

光大證券今年5月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了問題的一個方面。

光大證券在報告中稱,“晶片製造過程依賴於設備。AMAT、LAM、KLA以及Teradyne等美國企業在不少細分市場都有很高的市場份額。中國沒有只使用中國製造設備的生產線,所以沒有美國設備就很難製造晶片組”。

即使中國晶片製造商擁有來自美國、日本和歐洲頂級晶片設備公司的設備,他們也不能總是充分利用這些設備。

中國領先的晶片生產公司中芯國際積體電路製造的一位元前工程師表示,設備供應商往往與全球晶片製造領導者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簽有保密協定。

先進晶片的製造過程需要大量微調,而保密協定涵蓋了如何最好地使用機器和達到必要的“產量”水準(即每批晶片的合格數量)的關鍵提示和技巧。

人才缺口
人才短缺問題一再出現。部分分析人士指出,日本、韓國和臺灣企業花了數十年才打造出自己的專業隊伍。中國一直試圖通過豐厚薪酬從海外,尤其是臺灣和韓國,招募頂尖人才,但並不總是成功。

去年,生產DRAM存儲晶片的長鑫存儲技術公司曾試圖聘用三星電子的一名前高級晶片工程師,但三星電子今年1月獲得法院禁令,阻止了這一舉動。

對於最複雜的晶片微處理器,華為開發了用於麒麟晶片的尖端設計。麒麟晶片為華為的許多高端手機提供動力,但關鍵的智慧財產權和生產仍然依賴於海外公司。

在風險投資公司Glory Ventures投資中國晶片公司的Eric Yang表示,現代“系統級晶片”微處理器的複雜性給現有廠商帶來了難以打破的優勢。

Eric Yang表示,“製造一個大晶片需要很多專業知識”。他指出,這些知識包括CPU、GPU和其他一些組件。“高通可能安排800人研究晶片的同一個部分。如果你沒有人才,你就贏不了,而所有的人才都在美國。”

Source: Reuters
Translated by Jennifer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