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實現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管理和短缺監測預警資訊資源的共用共用,建立成熟穩定的短缺藥品即時監測預警和分級應對體系,構建短缺藥品資訊收集、匯總分析、部門協調、分級應對、行業引導“五位一體”工作格局,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制度。
魚精蛋白、地高辛口服溶液、複方磺胺甲噁唑注射液、注射用對氨基水楊酸鈉……
談到臨床必需、用量小、市場供應短缺的“救命藥”,上述品種往往在列。
“低價藥、救命藥、孤兒藥、兒童用藥。”國家衛計委副主任曾益新6月28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對藥品短缺情況作了上述劃分。
28日,國家衛計委、發改委等九部委聯合對外發佈《關於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下文稱《實施意見》),確定到2020年底實現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管理,共用共用短缺監測預警資訊資源。
曾益新表示,短缺藥品的監測分析工作已與《實施意見》的起草同步開展,目前已梳理出約130種臨床易短缺藥品清單,分類明確定點生產等6項應對措施。
“近期國家衛計委已會同工信部、國資委、食藥監總局等部門,一攬子解決了近50種清單內藥品的短缺問題。”曾益新說。
藥品短缺成因複雜
“現在都在鼓勵新藥研發,但從臨床工作者的角度,我不希望一些低價的‘老藥’短缺、消失。”中國工程院院士、瑞金醫院副院長寧光以維甲酸為例呼籲,“老藥在臨床上還有一些特殊的用途無法代替。”
28日,首次出席新聞發佈會上的國家衛計委副主任曾益新強調,目前出現的藥品短缺並非“大面積短缺”。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瞭解,中國出現藥品短缺的原因複雜。其中,既有季節等生產性因素的影響,又受到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價低者得”的政策影響,再加上過去醫療機構“以藥養醫”痼疾尚未根除、部分壟斷商家控制供應哄抬價格等,藥品短缺這一“全球性問題”在中國顯得尤為複雜。
其中,由於過分壓低成本而導致低價藥短缺的藥品招標採購機制被長期詬病。曾益新承認,“招標死”、“中標死”的現象存在。
“藥品招標價格低的願望和出發點是好的。”曾益新認為,“價低者得”的藥品招標採購機制,反映出需方希望以較低價格減輕醫療機構和患者負擔。
但要求長久虧本供應低價藥有違市場規律。在兒童藥供應方面,市場也發揮同樣的作用。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藥學部副主任魏京海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由於適宜兒童的口服液、幹混懸劑等劑型相較片劑有更多的研發困難(如口味、氣味、溶解度等),所以研發和生產的成本更高,但市場總用量卻較小,藥品生產企業研發生產動力不足,也容易導致藥品供應不穩定甚至出現斷貨現象,迫使醫生改變和調整患者藥物治療方案。
“這就需要政府協調,專家分析研究。通過分析藥品的原材料供應、生產工藝、生產過程,提出一個比較合適的價格。”曾益新表示,在基本反映市場規律的前提下,尊重供需雙方意願的基礎上,通過政府的協調機制,可以讓藥品供應回到比較穩定的狀態。
除了保障定價和生產,在兒童藥等依賴研發保障供應的領域,鼓勵研發也成為緩解短缺的重要手段。
21世紀經濟報導從國家衛計委科教司重大專項處瞭解到,目前兒童藥的研發和審批已成為重大專項的重點內容。曾益新28日表示,對於兒童藥的研發已專門設立課題,且財政部已有專門支持。
2020年形成保障機制
事實上,一直以來,針對藥品短缺出臺的措施不斷。
比如針對傳染病、急救用藥短缺,有《關於做好傳染病治療藥品和急救藥品類基本藥物供應保障工作的意見》。針對低價藥短缺,有《關於印發做好常用低價藥品供應保障工作意見的通知》,取消針對每一個具體品種的最高零售限價。針對兒童藥短缺,國家衛計委從去年起開始發佈《鼓勵研發申報兒童藥品建議清單》。
但持續的政策發佈並未徹底解決藥品短缺問題。
為此,《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實現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管理和短缺監測預警資訊資源的共用共用,建立成熟穩定的短缺藥品即時監測預警和分級應對體系,構建短缺藥品資訊收集、匯總分析、部門協調、分級應對、行業引導“五位一體”工作格局,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制度。
不過,藥品定價、生產的政策保障到位,並不意味著藥品供應就能進入良性迴圈,因為最終的用藥環節發生在醫院。如果醫院的採購機制仍保留過去“以藥養醫”的慣性,一些低價有效的藥品仍然會因為沒有市場而失去生存空間。
“合適、合理的藥品價格,應該更多通過市場探索形成科學的決策機制。”曾益新認為應通過藥物經濟學對藥物作出合理評判。
事實上,國家衛生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張振忠、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都曾呼籲建立藥物經濟學評價制度,通過醫學、藥學、經濟學、倫理學等領域的專家,綜合考慮臨床療效、生產成本、倫理社會學效應,綜合評判藥品臨床價值,以便醫療機構合理使用。
從《意見》的規定來看,在新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中,政府的定位既不是裁判員更不是運動員,而是更像“協調員”。
曾益新介紹,對於短缺藥,既不是政府指定一個價格,也不是完全的市場機制,而是政府充當協調員,把企業、採購方、醫院、專家請到一起,在保證供應穩定的前提下,商量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
“在這種時候,單靠完全的市場機制解決不了問題,政府出面協調,搭建一個平臺,供需雙方醫療機構和企業各自講他們的困難,大家經過磋商,形成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結果。”曾益新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