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交比慘!港股極寒 近兩成股票零成交!一半股票成交不足100萬
港股流動性分化問題加劇,個股“零成交”現象正逐步蔓延。
據港交所披露資料,11月日均成交額跌破900億元、達889.22億元,環比下降6.15%、同比下降25.87%,創16個月以來的最低日均成交金額(自2017年8月以來)。
不過,比整體交易額下降更嚴重的,是港股“零成交”現象出現的越來越頻繁。以12月10日為例,該日共有399只個股全天零成交,占交易個股的17.93%,數量與比例均創2014年以來峰值(不完全統計)。
與此同時,一些大盤股擁有的交易金額份額更高,主要是被騰訊控股與其他19股吸收。
今年以來,交易額最大20股合計成交8.52萬億元,占全市場的45.17%,這一比例創9年新高(2010年以來),同時,前10股年內成交6.49萬億元,占全市場的34.4%。
值得留意的是,從2014年開始,騰訊一直佔據年成交金額第一名位置,今年以來共計成交2.4萬億元,一家就占全市場的12.72%。
▲本文除說明外,所用貨幣單位均為港幣,統計資料截止日期為12月10日
港股流動性:2018年 “前高後低”
伴隨著市場行情走弱,港股活躍度持續下降,日均成交額二度跌破900億元。
據港交所披露資料,11月期間,主機板與創業板日均合計成交889.22億元,繼2018年7月後第二次跌破900億元整數關,環比下降6.15%、同比下降25.87%,創下16個月以來最低紀錄。
其中,主機板市場11月日均成交885.79億元,環比下降6.24%、同比下降25.68%,是2017年8月以來最低紀錄;同時,港股創業板11月日均成交3.43億元,環比上升22.94%。
面對這樣的冷清資料,投資者大概很難相信,在不久前的一季度,港股市場仍處於交易熱絡期,數個交易日甚至刷新港股歷史紀錄,導致港股流動性今年呈現明顯的“前高後低”特徵。
回顧月度資料,港股日均交易額先是在2017年11月衝破千億關口,之後繼續攀升,直至在2018年1月創下1602.28億元的高點紀錄,且在今年6月前一路維持千億級別規模。
其中,個別交易日的活躍度之高,甚至刷新了港交所的歷史紀錄。
據港交所網站披露,截至目前,港交所的十大最高單日成交金額紀錄中,有六個紀錄是在2015年出現,其餘4個均是在2018年一季度出現。
2018年3月23日,港交所單日成交2841.02億元,成為港交所歷史上的第二大成交日,僅次於2015年4月9日創下的2939.11 億元。2月6日港交所單日成交2588元,成為歷史上的第四大紀錄。
此外,2月9日與2月7日分別成交2195.95億元和2188.91億元,也位居前十行列。
▲10大最高單日成交金額(主機板及創業板)
17.93%比例港股一天零成交
比起市場流動性整體下臺階,港股市場更麻煩的是流動性分化,一部分大盤股吸收大量交易資金的同時,一部分個股流動性持續萎縮、甚至呈現全天零成交的狀況。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剔除停牌個股、剔除尾碼為“-T”個股(Nasdaq試驗計畫),在2018年12月10日當天,處於正常交易狀態的個股共有2225只,其中零成交個股達到399只,占比達到17.93%。
不過,即便有成交金額,大部分個股的流動性狀況也難言理想,大致分佈如下:
1356股單日成交不足500萬元,占比60.94%;
1061股單日成交額不足100萬元,占比47.69%;
544股單日成交額不足50萬元,占比24.45%;
490股單日成交額不足10萬元,占比22%;
126只個股的單日成交額不足1萬元。
事實上,零成交狀況早已不是新鮮事,但關鍵是,這種狀況似乎正處於蔓延狀態。
券商中國記者對2014年以來的資料進行分層抽樣,每月抽取10日作為觀察點,共抽取60個觀察點,如該日為非交易日,則抽取最近一個交易日,從而分析港股“零成交”個股的變動情況。
統計資料顯示,在上述60個交易日,12月10日的399只個股零成交位居第一,較2018年11月9日增長9.32%,同時零成交比例也位居第一。
關鍵是變動趨勢。
資料顯示,港股的零成交現象固然長期存在,但多數在100至200只個股之間浮動,佔據市場的比例也多在10%以下浮動,即便超過10%幅度也不高,例如2014年期間就是如此。
而在進入2015年的牛市行情後,港股的零成交個股數量還曾進一步萎縮,最低時曾達到40至50只,佔據市場的比例一度低於3%。
不過,進入2018年3月份後,“零成交”現象進一步蔓延,全天零成交的個股數量突破200只,隨後又快速又突破300只,此後一直穩居在200只以上,占比也在10%以上。
2018年6月8日,全天有305只個股零成交、占比14.27%;2018年11月9日,有365只個股零成交,占比達到16.49%。
流動性去哪裡:騰訊與19只其他股
在流動性承壓的情況下,港股市場的流動性分化進一步加劇,導致市場中的前20股擁有了更大比例的交易金額。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了2005年以來,港股市場歷年的年度交易資料,以及交易額最大的20股占比。
資料顯示,2018年以來,交易額最大20股共成交8.52萬億元,占全市場的45.17%;交易額最大10股共成交6.49萬億元,占全市場的34.4%。
相較之下,A股市場同期交易金額達到86.29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前20股成交8.97萬億元人民幣,占比僅為10.40%。
此外,港股流動性似乎存在進一步的集中態勢,前20股擁有的成交金額比例,已創下9年來的峰值,上一次有這麼高的集中度還是在2009年,該年度前20股共成交5.28萬億元、占比達到46.82%。
與其說港股流動性集中在前20股,不如說是集中在騰訊+19股,因為騰訊這幾年一直是港股市場流動性的頂樑柱。
資料顯示,從2014年開始,騰訊控股成為港股市場的第一大交易額個股,至今已經坐穩該位置將近五年,其擁有的交易金額比重也逐步抬升,大體變化如下:
2014年,騰訊控股全年成交6906.98億元,占比5.61%;
2015年,騰訊控股全年成交7271.27億元,占比4.24%;
2016年,騰訊控股全年成交7309.57億元,占比 6.59%;
2017年,騰訊控股全年成交1.54萬億元,占比9.52%;
2018年以來,騰訊控股全年成交2.4萬億億元,占比12.72%。
以12月11日交易資料為例,港股市場全天成交448.45億元,其中騰訊控股就成交53.04億元,占全市場的比例達到11.83%。
此外,年內交易額最大的20股來看,擁有最高流動性的20股均為大盤股,最低市值也在600億元以上,且金融業占比達到50%,第一名的騰訊控股也擁有最高的市值、最高的市盈率。
注:本文除說明外,所用貨幣單位均為港幣。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