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深交所、上交所、港交所聯合發佈通知,為進一步優化互聯互通機制,推動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協同發展,滬深港交易所已就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納入港股通股票具體方案達成共識。下一步,三所將抓緊制定相關規則,在完成必要程式後向市場公佈,預計規則將於2019年年中生效實施。
此舉意味著小米、美團點評明年有望成為港股通標的,中泰國際(香港)分析師顏招駿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這兩家同股不同權公司一旦納入港股通後,會增加股份的流動性,股價短期會有正面刺激,但是能否長期獲得南下資金的支援,主要視乎公司的盈利增長情況,從港股通過往資料來看,南下資金主要買入高分紅、盈利能見度及增長高的標的。但總體來說是利好,也是內地和香港兩地股市進一步融合的印證。
相比而言,西南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陳杭相對樂觀,他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小米和美團的主要客戶群體都在內地,但在香港上市,投資者和用戶是兩個群體,對公司產品和戰略價值的理解有一個資訊不對稱,如果政策得以實施,更能發揮資本市場的有效定價,進而更能反映出公司真實的價值。
按照互聯互通機制安排,南下港股通的合格股票名單由滬深交易所宣佈,北上滬股通及深股通合資格股票名單則由港交所宣佈,今年7月14日,港交所對外公佈暫不將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納入互聯互連線制,主要還是雙方未達成共識。
對此,李小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香港交易所一直努力在第一家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在港上市前,能夠與內地交易所就這類公司納入合資格證券達成共識,並認為這類公司應該儘早納入互聯互通,原因包括,一是香港市場就接納這類公司上市,制定了全新的規則和具有針對性的投資者保護措施,一般市值達400億港元的公司才可上市,這一門檻高於現有74%的港股通標的市值;二是新經濟公司已經成為內地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應該儘快滿足更多這類公司到兩地資本市場融資的新需求,促進內地經濟的發展和轉型,讓資本市場更有效的服務實體經濟;三是內地投資者可以利用互聯互通機制能夠在風險可控、監管互助的框架下,更早、更便利地選擇投資更多在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分享新經濟企業的發展紅利;四是過去25年香港一直與內地市場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特別是在一些具有突破性的試點上,香港能夠發揮試驗田作用。過去H股和紅籌股就是很好的歷史證明,互聯互通機制更是體現“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最佳實踐。
對於部分港股來說,港股通資格是獲得南下資金青睞的敲門磚,港股上市公司相對A股來說整體交投清淡,但如果被調入港股通標的,則意味著成交量增大,交投活躍股價也更能體現公司價值,因此,能不能拿到這個通“關”名額,對港股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正如李小加所說,滬深港通是國家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戰略的一部分,是互聯互通的出發點,而不是終點。滬港通、深港通最核心的理念是雙向開放,因為它是一個對等的機制,既有南下資金投入港股通,也有北向資金投入滬股通和深股通。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