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益市場低迷,開放式交易型指數基金(ETF)獨領風騷,保險、證金、券商各路資金爭相湧入,ETF規模和份額雙雙暴漲。A股納入MSCI、養老目標基金獲批等舉措進一步提升了公募佈局指數工具化產品的積極性。
ETF份額規模逆市大增
今年股市行情低迷,權益產品銷售遇冷,ETF規模卻逆市暴增。截至11月9日,非貨幣ETF規模達到3429.81億元,較去年底增長47.95%,不僅占到指數基金的半壁江山,而且突破了規模長期在2000億元附近徘徊的格局;ETF基金份額更是較去年底增長近1.4倍,達到2240.11億份。
不僅新發ETF吸金能力突出,隨著市場波動加大,跟蹤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創業板指等寬基指數的基金均出現了明顯的淨申購。其中,華安創業板50ETF份額從年初的2.88億份躍升至215.64億份,增長74倍;易方達創業板ETF年內也吸引了近150億元資金流入,基金規模突破200億;此外,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也受到資金青睞,年內份額增加近60億份,累計流入資金超過2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個月來,A股市場仍在大幅波動,資金借道ETF入場的步伐仍在加速。其中,股票型ETF淨申購總額接近500億元,而且申購資金多集中在幾家ETF規模較大的公司上,如華夏、華泰柏瑞、南方、易方達和華安基金等,僅這五家基金公司合計湧入的資金就超過400億元。
從資金來源看,除證金、匯金、社保等機構外,保險、券商、信託以及境外投資機構也開始大量申購ETF。此外,個人投資者對ETF的認同度也在提升,部分產品的個人投資者持有的增幅要高於機構。
公募大力佈局指數化產品
今年以來,A股納入MSCI、養老目標基金獲批,一系列舉措促使基金公司逐漸加大在ETF等工具型產品方面的佈局。多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非常看好ETF等產品的發展前景,公司將加大在此類產品上的佈局。
Wind資料顯示,截至11月9日,年內新成立的被動指數型基金有97只(不同份額分開算),已超過去年全年的87只,2016年的資料為54只;其中ETF有70只。從新產品申報情況來看,截至11月2日,基金公司年內共申報94只指數基金,其中30多隻仍處於審核待批階段,其它均已經獲批或完成發行。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的ETF爆發呈現出新的特點。上一輪指數基金大爆發出現在2015年,當時的主力是分級基金。今年除了MSCI相關的指數基金備受公募青睞,申報的債券類及滬港深ETF產品也非常多。此外,除了寬基和行業指數基金,一些細分領域的指數型產品也不斷湧現,如近期正在發行的南華中證杭州灣區ETF,是國內首只灣區主題ETF;10月份還成立了首只公募地方政府債ETF——海富通地方債ETF。
在年內發行成立的ETF基金中,出現了多隻“現象級”產品,如3只央企結構調整ETF,合計募集規模超過480億元,其中募集規模最大的博時央企結構調整ETF,達到252.22億元;海富通地方政府債ETF的首發規模超過60億元。
從基金公司角度看,多家公募發行了超過3只以上的被動型指數產品,平安基金、華安基金、華夏基金、南方基金、創新合信基金等公司年內發行的指數基金均超過3只。
記者注意到,部分中小型公募紛紛將指數型產品作為發力重點。平安基金年內共發行了4只ETF,合計發行規模37億元,公司ETF及聯接基金合計規模比去年增長了40%。平安基金ETF指數投資部總監成鈞表示,從產品類型來看,目前主要還是寬基指數居多,未來隨著市場的發展,細分領域的ETF或更契合部分投資者的需求。公司已經上報了中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主題ETF,希望未來更好地為投資者服務。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