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港股市場持續震盪下跌,大多數公司股價跌幅明顯,但也推升了公司的回購熱情。7月港股單月回購額突破百億港元,刷新歷史新高後,8月市場稍作喘息,9月至今港股市場又掀起新一輪的回購潮。資料顯示,9月有83家港股上市公司回購,為2011年9月以來單月回購公司數量最高;而10月已經有74家公司回購,預計大概率超過9月。
市場人士表示,公司大規模回購,不僅因為公司認為當下股價被大幅低估,還表示公司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且有充裕的現金流。三季度的公司大規模回購,表示港股歷史上第五輪回購潮已經拉開了帷幕。
回購股份熱情高漲
今年以來,恒生指數自1月底創下歷史新高後便持續震盪下行,截至10月17日恒指較年內高點已經跌去約24%。隨著大市向下,市場大多數個股股價也一路走低,市場交易情緒一再受到打擊。而就在股價走弱的同時,公司回購情緒卻異常的高漲。
萬得資料顯示,今年7月港股市場股票回購金額達到了110.98億港元,刷新港股歷史上最高單月回購金額紀錄,當月回購公司68家。8月,市場稍作喘息,當月回購金額下降到16.96億港元,回購公司46家。而進入9月,上市公司回購熱情再出現升溫,回購金額為36.43億港元,在港股歷史單月回購金額中處於高位;回購公司83家,為2011年9月以來單月回購公司數量最高。而10月剛剛過半,回購公司的家數已經達到了74家,預期單月該指標將再次刷新逾7年新高,而回購額度目前錄得18.52億港元。
從9月1日至10月17日的回購情況來看,出手回購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房地產、科技板塊、物業、投資等板塊上,而投資額度上則以房地產和科技板塊遙遙領先。萬得資料顯示,期間回購額在1億港元以上的公司有15家,其中最高為騰訊控股回購額逾8.87億港元;利福國際、世茂房地產、中國宏橋、複星國際、碧桂園、長實集團、中國燃氣、中芯國際、神州租車、新世界發展、長和、理文造紙和裕元集團均位列回購額前端,回購額度在1億至6.22億港元之間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以來包括騰訊控股在內的一些新經濟公司也出現在回購的名單中,如金斯瑞生物科技、雷蛇、天鴿互動、金山軟體等。而騰訊控股自9月7日起,已經連續24個交易日均持續在市場回購股份,共動用8.87億港元,回購284.8萬股,公司上一次回購還要追溯到2014年的年中。
回購或提振投資信心
資料顯示,今年前兩個季度,港股上市公司股票回購金額共計79.21億港元,其中各月分別為4.63億、4.24億、9.40億、14.64億、17.21億和29.09億港元,可以明顯看出三季度回購金額出現了走高趨勢,顯示港股歷史上第五輪回購潮已經拉開了帷幕。分析人士稱,由於港股市場的總市值擴大,加上港股通資金的加入,當下港股公司回購額度出現放大合情合理。
而回顧歷史資料可以看到,港股市場歷史上有過四輪規模較大的回購潮。第一輪是在2007年股災之後的2008年,全年回購金額達到175億港幣。第二輪回購潮是在2011年的3月至12月,階段回購額共98億港元,規模較第一輪回購潮有所縮小。第三輪回購潮在2013年的3至7月,回購金融共計69億港元。第四輪回購潮是在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回購額達到275億港元,可以說是規模最大的一次。
總結歷史上前幾次的回購潮,還是有一些共性存在的。首先,出現回購潮之後,港股市場都出現了明顯的上漲。2008年回購潮後接下來10個月恒指漲幅達到63%;2011年回購潮後,2012年前4個月恒指漲幅14%;2013年回購潮後,當年下半年恒指累計漲幅也達14%;第四輪回購潮規模最大,此後恒指直接刷新了歷史新高,去年至今年初的這一波港股漲勢中,恒指在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漲幅高達73.85%。其次,此前的幾輪回購潮都發生在港股市場下跌的過程中,似乎是在為牛市行情蓄勢,一旦牛市行情開啟,回購潮就會戛然而止。第三,上述回購潮都不是單月獨立出現的,而是長期的,涉及行業廣泛且大規模的股票回購。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港股公司大規模回購,不僅因為公司認為當下股價被大幅低估,還表示公司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且有充裕的現金流。此外,對於公司而言,逢低回購是一種利益最大化的選擇。目前港股雖然趨勢偏弱且投資情緒不高,但仍具有估值窪地和優質企業強勁基本面的支撐,因此港股市場此番掀起的第五輪回購潮,或顯示市場中長期仍有可能出現上行趨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