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科技板塊上週五出現大幅回檔,帶動週一亞太和歐洲市場科技股集體走低。此前科技板塊一直是美股大市的領頭羊,以蘋果、Alphabet、亞馬遜等為代表的超大盤藍籌科技股股價不斷創下歷史高點,但估值高企也引發市場擔憂。
眼下市場人士對科技板塊後市看法存在分歧,有分析師擔心科技股交易“過度擁擠”,投資者可能低估了崩盤風險;也有分析師對科技企業業績抱有信心,認為在更實際的收入和盈利表現支撐下,科技板塊整體不存在太大泡沫。
科技股下滑擾動全球市場
科技股權重較高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週四再度創下歷史新高,但隨後在週五意外大跌1.8%,創近兩個半月來的最大單日跌幅。主要衡量科技股表現的納斯達克100指數同樣從歷史高點下挫2.44%,創去年英國“脫歐”公投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科技巨頭股價集體遭遇重挫。美股前五大科技公司中,蘋果股價在上週五下跌3.88%,盤中跌幅一度高達6%,穀歌母公司Alphabet下跌3.4%,微軟下跌2.27%,臉譜下3.3%,亞馬遜下跌3.2%,這五家公司的總市值一日之內就蒸發了近千億美元。其他明星股中,奈飛下跌4.7%,英偉達大跌6.5%。
在美上市的中概科網股也未能倖免。截至上週五收盤,京東大跌6.97%,陌陌跌6.38%,百度下跌2.52%,新浪微博跌3.5%,阿裡巴巴跌2%。
本週一,科技股的拋售潮蔓延至亞太和歐洲股市。港股市場上,騰訊下跌2.5%,蘋果供應商瑞聲科技下跌3.8%,舜宇光學下跌2%,科網股下挫帶動恒生指數下跌1.24%,創下近兩個月來最差表現。日韓股市方面,受最大權重股三星電子下跌1.6%的拖累,韓國Kospi指數下跌1%;日本市場上的蘋果供應鏈同樣集體下挫。12日早盤交易時段,歐洲斯托克600科技指數大幅低開1.3%,歐洲股市主要股指全線走低。
有分析認為,科技股拋售潮主要是受獲利回吐盤的影響,一些投資者選擇在股票大漲後鎖定收益。韋德布希證券股票交易執行主管馬紐埃林表示,過去12個月科技板塊一直保持上漲,因此隨時可能迅速回檔,而“一天的表現不能代表趨勢性的逆轉”。
在上週五的拋售前,高盛曾發佈一份由分析師羅伯特·博魯傑爾牽頭撰寫的報告。報告指出,由臉譜、亞馬遜、蘋果、微軟和Alphabet組成的“FAAMG”組合的低波動性可能會讓投資者低估風險,包括週期性和監管/反壟斷等風險。FAAMG組合市值在今年內已經增加了6000億美元,其超越大盤的表現已經催生了極端持倉、擁擠因素和難以解釋的風險,“行情逆轉的風險正在增加”。
泡沫爭議再現
4月25日,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歷史上首次突破6000點大關,隨後馬不停蹄一路刷新高位。即便計入上週五的回檔,科技板塊仍是過去12個月標普500十一個行業板塊中的領跑者,累計漲幅高達32%。龍頭科技企業股價不斷刷新歷史新高,蘋果、臉譜、亞馬遜的今年內漲幅都接近30%,Alphabet上漲23%,微軟上漲14.5%。
不斷上漲的股價刺激著市場對泡沫膨脹的敏感神經,投資者對估值高企的擔憂日益加劇。加拿大投資機構Canaccord Genuity的策略師德懷爾在最新報告中指出,標普500科技指數中,股價創52周新高的股票數量的占比目前高達44%,這一水準此前只在1995年6月和1997年7月出現過兩次,而前兩次的共同之處是科技股在此後一百天內整體下跌了20%以上。
也有市場人士認為,當前科技企業的基本面較2000年科網泡沫高峰期已有顯著改善,大多數企業具備正現金流,資產負債表健康,有更現實的業務模式而不再只是“眼球效應”。儘管部分科技公司估值有些昂貴,但這些公司的業務更加成熟,有實際的收入和盈利,整體不存在太大的泡沫風險。
金融服務公司T. Rowe Price投資組合經理斯賓塞表示,雲計算、互聯網的增長、科技向新領域的滲透等趨勢都是帶動科技企業增長的“真實有形的驅動力”。
彭博資料顯示,截至上週五收盤,納斯達克100指數市盈率為26.1倍,高於過去十年21倍的平均水準,但遠低於2000年時接近200倍的水準。
還有一些投資者擔心科技板塊的上漲主要受少數幾隻超大盤藍籌股的驅動,在當下科技股交易已經“過度擁擠”的情況下,這很容易導致崩盤。
史蒂佛尼古拉斯證券資金經理摩根蘭德爾表示一些已經大幅上漲的“高動能”股票很可能面臨額外的拋售壓力,因為“股票已經超買”。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