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債券

產能過剩行業信用風險逐步釋放 券商提請安全至上

上海
2015-11-26 15:55

已收藏

近期,多起信用事件的接連發生,不僅對信用債二級市場造成一定衝擊,也再次引發投資者對產能過剩行業信用風險的擔憂。

目前,產能過剩行業何時見底、信用風險如何演化、是否會發生超預期的風險事件導致信用利差大幅反彈等問題,成為信用債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作為信用風險高發的"雷區",目前煤炭、鋼鐵、水泥等行業企業的去產能進程仍可謂前路漫漫。根據中鋼協提供的統計資料,2015年1月至9月,大中型鋼鐵企業的主營業務虧損達到552.71億元,虧損企業數占比高達48.51%。

受訪的券商研究員普遍預計,未來在下游地產新開工不足、全社會發電量不見好轉的背景下,煤炭、鋼鐵、水泥等偏向資本開支型產品的價格會進一步承壓。此外,雖然現階段尚不至於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但未來上游週期性行業企業虧損面的進一步擴大卻難以避免。對於投資者來說,除了民營中小企業外,還需警惕來自國有企業的違約風險。

信用債的投資方面,"市場風險偏好的降低將給低評級或瑕疵發行人帶來`反身性`效應。"在中國中投證券研究總部債券分析師張超看來,市場經歷了持續的信用事件衝擊後,投資者對於發行人的重大公告或信用事件的表現會更為敏感。而市場越發謹慎也將給低評級或瑕疵發行人帶來更大的"反身性"效應,例如喪失固有的融資管道、融資成本大幅上揚等。鑒於後續低評級發行人的流動性管理能力可能更為脆弱,當前建議投資者予以謹慎回避。

來自海通證券的研究觀點指出,產能過剩行業信用風險的釋放只是開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僵屍企業"浮出水面,未來保剛兌的難度也會加大。

在目前信用尾部風險加大的環境中,市場應對低評級債券慎之又慎,信用債投資應牢記安全至上,以防範信用風險作為主基調。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