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綜述:疫情之下,互聯網發展迎來新機遇和新挑戰
新華社記者
"雙11"各大電商總成交額達7000億元;3億人在新春復工期間開啟線上辦公模式;中國線上教育使用者規模已超3.8億……正是由於互聯網的存在,讓人們曾經認為是不可能的事變成現實。然而,由互聯網衍生出的一系列"互聯網+"技術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提出了隱私安全等新挑戰。
"宅經濟"崛起
疫情之下,電商網購、線上文娛等"宅經濟"迅速崛起,其中網路購物等數位消費不僅為推動中國經濟內迴圈提供了新動力,也為世界經濟帶來了曙光。今年的"雙11"購物節被不少海外商家視作業績反彈的絕佳機會。
"7000多億人民幣的購物交易,100%都是通過雲進行的。"美光科技總裁、首席執行官桑傑·梅赫羅特拉點贊中國"雙11"網路購物節。
澳大利亞對華出口最大的經銷商平臺之一Health More首席執行官傑雷米·亨特說,"雙11"已成為一場巨大的線上狂歡,至少2000家澳大利亞企業參與"雙11",其中160家企業新冠疫情期間在天貓開設旗艦店。
新加坡網路新聞平臺"新加坡眼"董事經理許振義說,中國的"雙11"購物節給東南亞地區電商提供了靈感和啟示。受疫情影響,許多人可能從此改變消費習慣,更多選擇網購,這賦予電商更多發展機遇。
在"雙11"期間,直播電商成為最亮眼的特色。疫情期間,直播電商行業在中國實現了爆發式增長。據新經濟領域市場調研機構艾媒諮詢預計,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總規模將達到9610億元,是去年的兩倍多,約占中國網路零售規模的8.7%。5G網路時代會在消除卡頓、增強畫質等方面為直播行業刷新用戶體驗。
新業態湧現
遠端辦公和線上教育等新業態在疫情期間也不斷湧現。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的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6月,線上教育和遠端辦公成為極具發展潛力的互聯網應用,在中國使用者規模分別達3.81億和1.99億。遠端工作和線上教育等應用在疫情中既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風險,也為助力復工複課發揮了重要作用。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線上辦公需求在中國暴增。艾媒諮詢的資料顯示,2月新春復工期間,共計超過3億人使用線上辦公應用。分析人士認為,和非典疫情期間相比,更完備的網路基礎設施、更強大的平臺計算能力,令數億人同時開展線上辦公成為可能。隨著雲計算、大資料分析、5G網路技術等技術的發展,未來線上辦公行業將擁有更加穩定的技術實施條件以及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
為了不讓教育因疫情而按下"暫停鍵",世界各國紛紛轉戰"線上課堂"。"疫情下,各國都迫切需要提升數位教育的能力。"芬蘭教育與文化部部長李·安德森說,芬蘭學校全部實行線上教學,學生甚至用3D建模完成手工課程。"數位技術發展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機會,特別是讓偏遠地區的孩子也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疫情發生後,中國宣導"停課不停學",整合政府、學校、教育企業機構等平臺和優質教育資源,幫助全國大中小學生實現線上居家學習。
新舊問題並存
新冠疫情使線上辦公流行起來,用戶快速激增,但很多企業並未做好相關準備,導致網路攻擊有機可乘。
熱門視訊會議軟體Zoom就曾暴露出嚴重的隱私安全問題,即一些惡意用戶肆意搗亂、"劫持"正常網路會議。但Zoom安全問題並非孤例。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研究員、中科實數董事長丁麗萍說,目前很多公司很多產品臨時抱佛腳應對安全問題。"一個不安全的產品拿出來應用,當使用者規模越來越大時,暴露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多",應把安全貫徹到產品開發全流程中。
與此同時,網路謠言等存在已久的全球性問題,也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如病毒一般不斷變異,其手段與危害都在升級。疫情暴發初期網上相關謠言層出不窮,社交媒體上的虛假資訊甚至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資訊疫情"。
但問題亦是機遇。當下有關疫情的網路謠言問題也倒逼各國政府及互聯網平臺不斷升級對策,如建立闢謠網站、及時推送權威資訊或刪除與疫情相關的有害錯誤資訊,助力互聯網成為科學的"傳聲筒"。
一個安全穩定繁榮的網路空間,對世界各國都具有重大意義。面對新舊挑戰,只有多措並舉、多管齊下、多方參與,才能為網路安全織密防護網。(執筆記者:馮玉婧;參與記者:彭茜、林小春、郝亞琳、蔡蜀亞、魏夢佳)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