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科技

中國創新:領先世界的案例

中国证券网
2017-09-05 09:23

已收藏


歷史經驗表明,創新是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動力,不論是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還是機制體制創新,都深刻改變世界,影響人們生活。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發展全域的“牛鼻子”。

可喜的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已深入人心。日前收官的2017年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有300多家上市公司在半年報裡著墨“加強創新”。從創新水準看,在部分科技領域,中國正由跟跑者變為同行者,甚至是領跑者。有識之士指出:“當今世界,中國經濟要在全球競爭,不可能靠鋼鐵水泥業,植根于互聯網應用的智慧製造、人工智慧才是未來決勝關鍵。這就需要極大的創新力。”

世界最快的列車群

時速350公里,從上海到北京只需4小時24分,“復興號”高鐵的提速,讓中國高鐵再次成為世界最快速的列車群,中國也成為全球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

這是中國“引進——消化吸收——再創造”技術路線的典範。從“和諧號”到“復興號”,中國高鐵駛入了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時代,“復興號”的中國標準占了84%,整體設計、車體、轉向架、牽引、制動、網路等關鍵技術均為我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中國標準”成為世界高鐵的“新名片”。“復興號”掃清了智慧財產權糾紛,為中國高鐵“走出去”增添了新動能。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已鋪設了2萬多公里高速鐵路,目標是在2020年之前再增加約1萬公里高鐵線路。中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鐵網。高速便捷、四通八達的高鐵網路,不僅方便了人們旅行,更提升了經濟效率。

中國中車在8月底披露的半年報裡表示,公司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未來將圍繞“創新”、“變革”、“國際化”三大主題,堅持創新驅動,加快由本土企業向跨國企業轉變。

超越穀歌的量子科學

21世紀是生命科學和量子科學的世紀,以中科大潘建偉領銜的中國科學家,正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的研究和產業化上大踏步前進。

8月10日,“墨子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從衛星到地面的量子秘鑰分發、從地面到衛星的量子隱形傳態,這標誌著中國量子通信開始領先世界同行。

為實現遠距離量子通信,潘建偉團隊採用可信中繼站和星地量子通信兩條路徑來實現量子秘鑰傳輸。“我們希望通過10至20年努力,構建一個天地一體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網路。”潘建偉說。

而在群雄逐鹿的量子計算領域,潘建偉團隊已經走在了穀歌的前面,再次把中國推到世界領先水準。5月3日,潘建偉團隊在上海宣佈,構建了世界首台1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電腦,這打破了此前穀歌宣佈的9個超導量子比特的操縱。“我們團隊計畫在今年底實現約20個光量子比特操縱,這將接近目前最好的商用CPU”,潘建偉團隊表示。潘建偉期望通過5到10年的努力,實現50個量子位的量子模擬計算。

站在世界前沿的中微子研究

研究地球中微子,可以探索地球最深部的奧秘,幫助人類理解宇宙中物質-反物質不對稱現象——反物質消失之謎。在這方面,中國科學家已取得卓越成果。

以王貽芳為代表的中科院高能物理學家,開創性地將實驗設計成多個中微子探測器模組,使得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專案在建設完工落後的情況下,依然比韓國更早進入取數階段,領先全球獲得更精確的實驗結果。由於發現了中微子的第三種振盪模式,並測到其振盪幾率,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專案獲得2016年中國自然科學一等獎。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專案將中國中微子研究帶入國際前沿,此後,中科院高能所開建了第二個大型中微子實驗項目——江門中微子試驗站,研究國際熱門課題——中微子品質順序測量。

在高能物理領域,中國不僅開始頻繁走上國際舞臺,更加快產業化步伐。散裂中子源可廣泛應用於超導、醫學、開發高密度存儲介質等領域的研究。如在醫學領域,中子散射可獲得DNA的形狀和結構、研究藥物的結構及與標靶結合的特徵,用於醫治癌症等,加快新藥研製過程。

更值得關注的是,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專案對中國高能物理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一批高能物理學家提出建設新一代強子對撞機計畫。有高能物理學家接受採訪時表示,強子對撞機項目將極大地帶動超導磁鐵等技術發展,保守估計將形成數百億美元的產業。

上述物理學家強調,中微子實驗已經讓中國和中國的高能物理學家站在了世界高能物理的前沿。

稱雄全球的互聯網應用

除了科技創新開始由“跟跑者”變為“同行者”,在商業模式創新應用方面中國更是大放異彩,尤其是互聯網應用及人工智慧(AI)應用,中國儼然成了世界領跑者。

2017年5月,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其中支付寶、共用單車和網購三項都與互聯網有關。

創新是為了更好改善人們生活。中國龐大的市場為互聯網創新應用提供了廣闊舞臺。最新資料顯示,我國線民規模已突破7.5億人,占全球線民總數20%;移動支付使用者規模超過5億人。如果說中國互聯網的崛起受益于人口紅利,那麼伴隨著微信、互聯網支付、O2O、共用出行等新興模式的出現,中國的互聯網開始引領全球網路商業模式的創新。

一組市值資料可折射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全球的地位。截至9月4日,阿裡巴巴市值超過4300億美元,騰訊市值約為3800億美元,比肩亞馬遜、Facebook、微軟等國際巨頭。“互聯網+”正深刻改變零售、交通、文教、農業、製造等傳統行業。

新興共用汽車龍頭EVCARD總經理曹光宇告訴記者,“互聯網+”的創新業態都是兩頭共同發力,一端是技術創新,另一端是源於新的需求。回顧“互聯網+交通”為代表的創新路徑,其實都是兩頭創新的結合,而互聯網正是實現其“雙向連接”的重要抓手。

人工智慧(AI)應用同樣如此。專注於人臉識別技術的雲從科技創始人周曦對記者表示,人臉識別、語音辨識這兩大技術,從理論而言,中國水準與世界水準相當,而具體到應用層面,針對黃種人的人臉識別中國技術肯定領先歐美。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