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一環,P2P網貸風險正加速出清。一段時間以來,監管頻頻發聲,明確網貸整治“時間表”。據相關部門透露,專項整治工作可能會在年底基本結束。隨著專項整治臨近收官,地方正加速問題平臺“大掃除”。《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獲悉,目前已有江蘇、湖北、重慶等近20個省市宣佈取締轄內全部網貸業務,尚未“清零”的網貸密集地區機構也在陸續退出中。與此同時,機構轉型也在推進,一些平臺正在申請網路小貸等相關牌照。但業內指出,監管部門對於機構轉型非常謹慎,最終能成功轉型的可能只是“鳳毛麟角”。
專家表示,P2P網貸退出歷史舞臺已成為各方共識。當前,P2P網貸領域的風險重點在於存量風險化解。要實現風險出清,關鍵在於如何維護好存量債權,有效打擊逃廢債。同時,還須進一步明確監管框架,充分利用監管科技等手段,加快建設互聯網金融監管長效機制。
監管明確整治“時間表”
一段時間以來,監管部門頻頻發聲,明確網貸整治“時間表”。
近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網貸平臺監管經歷了很痛苦的階段,現在走到根本性的轉折階段,從最多時的五六千家到6月底只有29家在運營,專項整治工作可能年底就會基本結束,轉入常規監管。此前,銀保監會召開2020年年中工作座談會,強調確保如期完成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實現風險出清。央行年初召開的2020年金融市場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部署2020年重點工作中特別提到,徹底化解互聯網金融風險,建立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長效機制。
多位接受採訪的業內人士指出,當前,P2P網貸退出歷史舞臺已成為各方共識。“今年基本完成網貸專項整治,不僅意味著網貸機構要停止發新標,不能有新的業務增量,而且各地轄內平臺要逐步退出,實現清零。”一家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對記者說。
記者獲悉,實際上,當前地方網貸平臺清退工作正在加速推進。近日,福建省發文指出已督促該省所有網貸機構停發新標,並要求所有網貸機構於今年內全部退出市場。任何機構未經許可不得開展P2P網貸業務。江蘇省日前召開新聞通氣會表示,全省216家法人P2P網貸機構已全部終止新增業務,實現了行業性的全面退出。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宣告全面取締P2P網貸的省份數量已有19個。
而對於浙江、廣東等尚未全面退出的P2P密集區域,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這些地方網貸機構也在陸續退出中,但由於機構較多,預計仍需要一定時間來化解和處理存量風險。
存量風險化解、機構轉型挑戰仍存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P2P網貸風險主要體現為存量債權的處置問題。要實現風險出清,關鍵在於如何維護好存量債權,有效打擊逃廢債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車甯表示,隨著網貸領域發生系統性風險可能性降低,風險處置與化解的重心應該放在投資者保護上來。“目前由於經濟環境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不論是個人借款者還是貸款企業都面臨著資產品質下行壓力,機構退出往往‘退而難清’,借款人趁機逃廢債的情況也越發嚴重。”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石鵬峰說。
近段時間以來,各地陸續出臺多項措施整治網貸逃廢債問題。濟南市日前發佈通告稱,市公安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等聯合開展打擊惡意逃廢金融債務的專項行動。深圳建立了網貸“老賴”的三級公示制度,被納入網貸“老賴”的機構名單將報送至央行征信中心。“目前出借人的資金還有8000多億沒回收,只要有一線希望,會配合公安等部門追查清收,最大程度上償還出資。”郭樹清說。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行業清退,機構轉型工作也在同步推進中。近日,江西省網貸整治辦召開機構擬轉型工作推進會,對平臺擬轉型網路小貸方案的可行性等進行分析研判和具體指導。廈門地方金融局日前發佈公告,同意兩家P2P網貸機構向小貸公司轉型。
不過,接受採訪的業內人士指出,整體來看,最終能成功轉型的機構可能只是“鳳毛麟角”。上述地方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對記者表示,在實際操作中,地方監管部門對於機構轉型非常謹慎,如機構申請設立小貸公司,往往需要註冊資本能夠覆蓋平臺的借貸餘額。“對於一些小平臺還好,可以通過自身資金買斷債權後慢慢處置,但是大平臺涉及資金量大、出借人數多,需要穩妥有序的消化,而不能一蹴而就。”北京地區某網貸機構從業者對記者表示。
加快構建互聯網金融監管長效機制
專家表示,隨著網貸風險的加速出清,下一步,在繼續加大存量壓降力度,最大限度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的同時,還需總結網貸風險整治相關經驗,進一步加快建設互聯網金融監管長效機制,真正從源頭上防範和化解互聯網金融風險。
車寧表示,長效機制可以從技術和制度兩頭入手。在技術方面,下一步,需要完善風險監測等互聯網金融基礎設施,打通資料壁壘,從根本上遏制資訊不對稱風險和監管套利。制度方面,重點完善金融與其他部門間的議事協調機制、完善中央與地方間相關部門的工作協調機制,提升監管效能。
石鵬峰表示,從互聯網金融行業長遠健康穩健發展角度出發,應該充分利用監管科技,建立更加及時有效的監管手段。同時應該明確監管框架,穩定市場對監管的預期,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市場化力量幫助建立更加高效的監管體系,及時發現問題,儘早介入干預。
蘇甯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指出,下一步,互利網金融監管需要在防範風險和促進創新之間尋找平衡。具體來說,可以有序推進金融科技監管沙箱試點,創新專案入盒測試,對相關風險真正做到早發現、早預防。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