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長宜放眼量”。資管新規落地即將滿一周年。在這一年中,金融機構著力開展整改和業務轉型,相關風險顯著收斂,不規範的影子銀行業務得到初步遏制。監管部門陸續出臺相關配套細則。展望未來,備受關注的資管市場將進入新階段。
業內人士表示,要保持戰略定力,把握政策執行的節奏和力度,推動資管業務有序平穩轉型。建議適時適當調整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考核規則,減輕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壓力,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辦法、理財子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等細則亟待出臺。
尚存空白 多項配套細則待出臺
作為資管行業的總綱,資管新規推行近一年來成效顯著,包括通道業務和非標已出現快速回表,部分行業打破剛兌。但是,資管新規在統一監管標準、規範資管業務的同時,也在一些細分領域留下空白,需進一步完善監管規定,出臺相關配套細則。
在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看來,目前新產品發行進度明顯低於市場預期,需要明確淨值化新產品發行指南。建議統一公募產品資管門檻,尤其需進一步明確信託公募產品門檻是否與公募理財相同。
從銀行業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在銀行探索資管轉型過程中,一些新的監管規則有待落地,尤其是涉及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監管規則。比如,流動性監管、淨資本監管規則,這些將關乎理財子公司的杠杆、資金投向結構等。
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與中國銀行業協會聯合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8年)》顯示,截至2018年末,非保本理財產品4.8萬隻,存續餘額22.04萬億元。中國基金業協會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底,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50.5萬億元,同比減少5.78%。
也有專家認為,從資管新規本身的範疇看,最主要的是標與非標的定義和信託相關配套細則。當前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辦法正在徵求意見中,專家預計今年內有可能出臺。
從更廣義範疇看,興業研究分析師陳昊表示,關於政府出資產業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規則需出臺。“這幾個廣義規則也很重要,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主要通過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於產業政策所支援的企業和創業創新的企業。”
陳昊強調,通過規範化做強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以增加對這類企業的股權投資可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一方面,可服務於國家產業政策和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援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企業、創業企業和創業型中小企業的成長;另一方面,通過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企業、創業企業和創業型中小企業開展股權投資,也可在降低這部分企業杠杆率上起到較為有效的作用。
挑戰猶存 “非預期”影響仍需關注
在資管新規實施過程中,有不少金融機構反映了一些困難和問題。綜合來看,當前市場面臨的挑戰主要體現在清理非標融資帶來信用收縮、新產品發行有困難、非標回表面臨約束等方面。
多家上市銀行在年報中表示,資管新規對銀行經營帶來一定挑戰。工行年報稱,資管新規落地實施,對銀行推進經營轉型提出緊迫要求。交行年報表示,資產管理行業正面臨新舊體系的轉換,保本理財規模下降、理財產品向淨值化短期限轉型等因素都將對商業銀行的資管業務經營和利潤增速帶來一定壓力。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認為,資管新規的實施給實體經濟帶來了“非預期”影響。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副局長陶玲說:“資管新規從來就沒有一棍子打死影子銀行,從來沒有說不讓投資非標。事實上,資管新規允許公募資管產品投資非標資產,但投資非標應當符合現行監管要求。”
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行長王玉玲強調,金融管理部門根據經濟金融形勢和市場變化,實事求是做出適當政策安排,穩定市場預期,引導金融機構依法合規開展業務,為實體經濟提供必要的融資補充。
確保轉型 把握監管節奏和力度
事實上,要推進資管新規全面落地,真正統一監管標準,防控金融風險,引導資管業務回歸本源,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還需進一步解決一些問題。
從政策層面看,潘向東表示,資管新規及配套細則的發佈顯示監管態度的轉變,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消除資本市場不確定性,恢復市場信心,修復市場行情,有助於緩解非標投資融資進一步下滑,穩定社融增速。
在資管新規的推進過程中,仍需多方面綜合施策。明明表示,要增強市場預期引導,增加監管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參與度。
在經濟仍有下行壓力的情況下,要平衡好防風險與穩增長的關係。此前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王景武表示,要保持戰略定力,不忘防控金融風險初衷,堅持資管新規總體框架、方向及基本原則不動搖。把握政策執行節奏和力度,推動資管業務有序平穩轉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