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構築對接“一帶一路”重要支撐區

新华丝路网
2018-10-26 16:31

已收藏


攝像頭經技術“賦能”後,一切都逃不過這些“天眼”——後臺監控顯示幕將即時、精准標記出行人的性別、衣著類型、衣物顏色,還能顯示往來車輛的品牌及車型。

商湯科技自主研發的這項人工智慧技術,獲中國、泰國、韓國、新加坡四國總理“點贊”,還有望應用於更多“一帶一路”國家。“我們從香港科學園走出來,不到4年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慧創新型公司,佈局全球10多個地區。”商湯科技香港公司總經理尚海龍說。

越來越多像商湯科技這樣的領軍企業,從粵港澳大灣區走向世界。8月15日召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強調,要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高水準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構築“一帶一路”對接融匯的重要支撐區。

實現上述目標,需要怎樣建設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城市之間怎樣優勢互補、分工協同?三地怎樣一道推動更高水準開放?這些都是粵港澳大灣區需要思考解決的問題。

國際一流灣區呼喚一流營商環境

德國巴斯夫集團將在湛江建設精細化工一體化基地,這是中國首例重化工行業外商獨資專案;美國埃克森美孚將在惠州建設化工綜合體、LNG接收站;富士康集團將在珠海建設半導體產業項目……

粵港澳大灣區內,世界500強的“百億美元級”大項目一個接一個來了。

全球高端經濟要素加速在大灣區集聚。今年1至7月,僅廣東省實際利用外資就達889.3億元,排名全國第一。其中,製造業實際吸收外資256.2億元,增長37.9%。瑞典、英國、日本、德國在粵投資分別增長12.7倍、93.8%、52.8%和49.1%。

“廣東是寶潔在中國最重要的投資目的地。尤其是廣東與港澳聯動,國際化開放水準更高,是重大利好。”寶潔公司大中華區董事長兼總裁馬睿思說。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光輝指出,廣東一直是中國改革開放先行地,香港連續23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粵港澳地區一直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開放型經濟體系最完備、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

縱觀世界三大灣區成長史,其快速發展背後的制度性因素,是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在紐約,一棟一億美元的大樓,從估價、評估到成交,只需69天。”龍門資本總經理朱麗潔說,紐約效率之高、手續之便利,超乎想像。

對標世界級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建設全球一流的營商環境。世界銀行發佈的《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香港在全球190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第5,這也是香港連續11年躋身世界前五。

廣東也迎頭趕上。2017年8月以來,廣東密集推出“實體經濟十條”“外資十條”等多項重塑營商環境新優勢的重大舉措,不僅放寬市場准入門檻、降低企業全生命週期運營成本,更針對港澳實施多項便利政策,加快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準和國際吸引力。截至2017年底,全省註冊市場主體數量突破“千萬”大關。

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應如何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吳宏斌指出,目前內地的企業所得稅與香港採取的低稅制之間仍有較大差距,建議粵港澳大灣區獨立關稅區可以進一步制定較為寬鬆的稅收規劃,從而鼓勵更多香港企業在大灣區進行投資。

“在貨物檢測方面,香港執行的歐美標準與內地採取的國家標準間存在不同甚至衝突。廣東與港澳之間往來的貨物,需經過不同海關的互相檢驗監管。”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張學修建議,應探索三地標準互認,便利貨物通關,促進現代物流發展,為大灣區帶來更多商機。

“共贏共用”推動國際經濟合作

今年5月,澳門大學與中山大學共建“教育部聯合重點實驗室”,加強在“化學合成、光電與能源材料”領域的研究合作。年內,澳門大學還將與深圳大學建設聯合實驗室,並與華為公司建立合作研究關係。“澳門大學要成為一個新平臺,要開創大灣區內科技合作、經濟合作的新模式。”校長宋永華說。

像澳門大學這樣積極探索高水準合作的平臺越來越多。近年,港澳青年創業基地、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深港合作示範區、深港基金小鎮等“遍地開花”。

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查毅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創新及現代化的城市群。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機遇下,香港科學園作為創客平臺,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未來合作空間廣闊。“香港可以發揮‘走出去’的服務優勢和經驗,説明更多內地創業者。”

廣東自貿試驗區更是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橋頭堡”,正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先行區、高水準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和粵港澳合作示範區,助力大灣區建設高水準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

目前,廣東自貿試驗區已逐步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投資管理制度,區內負面清單縮減至45項,99%的新設外商投資企業通過備案設立;打造安全高效的國際化通關服務體系,貨物申報上線率達99%,一般貨物進出口平均通關時間降低42.6%。

僅有“先行區”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在“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極為關鍵。如何讓粵港澳“強強聯合”,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藩市灣區政府聯盟首席經濟學家Cynthia Kroll說:“你很難找到一個城市能滿足所有條件或擁有所有東西。尋求聯合、分工協作,甚至是良性競爭互相促進才是明智的做法。”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麗新集團主席林建岳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合作奉行“共贏共用”理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應如此,必須破除所謂“龍頭之爭”。“大灣區核心城市發展的關鍵不是誰做‘龍頭’的問題,而是一同思考如何通過城市間的錯位協調發展,實現‘共贏共用’。”

對此,全國政協常委、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創會主席、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提議,借鑒歐盟消除各國進出口、出入境、貨幣、法律、通信差異的經驗,在南沙、橫琴、前海、河套等地推行自貿區群協同發展的先行先試機制,逐步向香港自由港管理模式靠攏,以最大限度便利人流、物流、資金流以及資訊流雙向流動,力爭達至自貿區群的無縫對接。

打造“一帶一路”對接融匯重要支撐區

碧波浩渺的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橋如出水的巨人般巍然聳立。廣深港高鐵香港西九龍客運站裡,滿載著乘客的“動感號”鳴笛出站。

“互聯互通是當今時代的元模式。”帕拉格·康納在《超級版圖》中這樣寫道。

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全力構築“一帶一路”對接融匯的重要支撐區。

一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內部正構建起高效便捷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港口、機場、鐵路、高速,一張緊密快捷的交通網勾連起粵港澳,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正推動廣東更貼近港澳。

另一方面,利用港澳獨特的區位優勢,從粵港澳大灣區出發,中國再次連接世界,走向“一帶一路”。“中歐班列”“中亞班列”等交通大動脈貫穿歐亞大陸,暢通著貿易往來;在香港港、蛇口港、廣州港、高欄港等世界級港口,機器臂晝夜不停,五顏六色的集裝箱通達世界各地。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外,粵港澳大灣區還一道服務企業“走出去”,共同開拓“一帶一路”市場。

香港是全球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服務業占GDP90%以上。其中,金融服務業是香港的四大支柱產業之首。隨著《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及其系列協定的落實,粵港金融合作日益緊密。

“在貿易、物流、法律、會計等方面,香港更瞭解國際市場,希望更多的香港服務業企業與內地企業合作,共同走向‘一帶一路’。”香港貿發局助理總裁梁國浩說,CEPA有力推動了雙方合作,大灣區服務業水準正在逐步提高。

比如,香港與東盟等20個經濟體簽訂了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東盟將對香港開放更低的投資門檻,以前內地企業在東盟部分地區投資最多只能拿49%的股權,但通過香港“走出去”則可拿到70%股權,更有話語權。

改革開放以來,港澳一直是內地連接國際市場的橋樑,外資進入內地的通道。“現在,香港、澳門不僅僅扮演‘共同連絡人’的角色,還是共同的投資人和運營者。”蔡冠深指出,借助粵港澳大灣區,香港和澳門將與內地一道形成大型的國際先進的生產基地、消費基地、創新中心。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