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處在一個相互學習、相互調適的世界。過去,中國從歐洲學習建立從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歐亞自由貿易區設想,“一帶一路”的“五通”也學習借鑒了歐洲一體化的(人員、貨品、勞務、資金)四大流通自由,甚至“絲綢之路”的概念也是德國人李希霍芬提出的概念;如今,歐盟委員會也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激勵,日前公佈關於在亞歐建設基礎設施,加強兩者互聯互通的《連接歐洲和亞洲——對歐盟戰略的設想》政策檔。英國《金融時報》等媒體將之稱作歐版“一帶一路”。
當然,雙方都不情願把自己的計畫當作對別人的回應,但事實是,中國與中東歐的合作(“16+1”)的確是刺激歐盟出臺歐亞互聯互通計畫的重要動因。歐盟一直批評“16+1”合作在分裂歐洲;尤其是德國,甚至擔心中國“滲透”巴爾幹。
歐盟這份互聯互通戰略檔旨在通過有形和無形的網路,更好連接歐洲和亞洲,加強社會和區域彈性,促進貿易和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創造更可持續的低碳未來。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裡尼表示,希望歐亞之間建立新的聯繫網路,加強夥伴關係並推廣可持續投資,把歐盟內部可持續的、基於規則的互聯互通經驗推廣到亞洲。歐盟國家外長預計將在10月15日通過這份政策檔。在此三天之後,亞歐會議將在布魯塞爾舉行,將對此予以討論。
歐版“一帶一路”的核心是可持續、全面和基於規則的互聯互通,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相比有鮮明的三個特點:一是規則上強調歐盟的高標準。歐盟一直強調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中國也如此。但是歐盟的“規則”更體現“歐標”,此檔強調的可持續基礎設施概念,就是典型例子。
二是內容上著眼於新領域。文件提出三方面行動:建立交通網絡、能源與數位網路和人文聯繫,為亞洲國家和組織提供聯通夥伴關係,通過利用不同金融工具促進可持續金融。當然,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也強調天上、地上、海上、網上四位一體的聯通。兩者並未本質區別,但歐版更體現歐洲的比較競爭優勢。
三是方式上提倡私人資本參與。歐盟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一個批評是搞基建,中國國有企業比重過大,而國有企業拿政府補貼,會導致不公平競爭。儘管“一帶一路”也提倡公私合資(PPP)模式,但是中國的私企也擔心參與不暢。歐盟檔強調利用各種金融工具促進可持續金融發展。“可持續金融”是繼“可持續基礎設施”之後又一歐洲特色的概念。歐委會未明確該計畫預算,但表示將創立600億歐元保險基金,用於賠付失敗專案。歐盟將從2021年後的共同預算中撥出資金,並吸引成員國公共和私人金融機構參與,爭取在2021-2027年間為互聯互通專案籌集超過3千億歐元資金。
為何要加強歐亞之間的互聯互通?歐盟駐華代表團網站以一系列資料闡述說,兩個大洲的GDP占全球GDP60%以上,年貿易額達1.5萬億歐元,自2015年起超過1.8萬名學生和學者往來于兩地區之間。與此同時,歐亞在保護環境上有共同的責任。跨境法律法規也意味著能給商業提供公平的競爭。此外,財政與金融的穩定需要長期規劃。基於上述理由,歐亞之間需要更佳的互聯互通。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檔在加強雙邊關係以促進歐亞互聯互通的部分,第一個提到的國家是中國。檔將中國列為首要雙邊合作對象,並強調中歐互聯互通平臺合作、歐盟與亞投行的合作。
今年7月的中歐領導人會晤聯合聲明提到,雙方將改善亞歐互聯互通在經濟、社會、財政、金融和環境方面的可持續性。由此可見,歐盟官方對亞歐加強互聯互通的態度是開放與積極的。歐盟委員會在其備忘錄檔中表示,儘管在方法和實施方面存在差異,但歐盟和中國 都知道確保各自的倡議實現良性協同工作對彼此都有利。“歐盟將繼續與中國合作——在我們的雙邊互聯互通平臺,在更廣泛的雙邊關係和多邊場合中——創造對接並找到共同點。”歐盟委員會這樣說。
發佈歐版“一帶一路”,強調歐洲方式,是歐盟強調“一帶一路”是雙向的,不是“條條大路通北京”後的實際行動。法國總統馬克龍年初訪華就強調,絲綢之路是雙向的,“一帶一路”也不只是中國方向。
的確,歐盟常常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與“一帶一路”的聲勢比,歐版“一帶一路”成效如何,仍有待觀察。歐盟一直不願提及“歐亞”概念,覺得那太具俄羅斯色彩,而是更多強調跨大西洋關係。如今特朗普的“美國優先”讓歐盟不得不重視歐亞,重視中國,就歐亞聯通提出全面主張,將與華合作視為優先選項。歐盟發佈歐版“一帶一路”,中國理應持積極心態、開放包容理念,予以歡迎。畢竟,競爭性參與總比對抗式參與好。(王義桅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當然,雙方都不情願把自己的計畫當作對別人的回應,但事實是,中國與中東歐的合作(“16+1”)的確是刺激歐盟出臺歐亞互聯互通計畫的重要動因。歐盟一直批評“16+1”合作在分裂歐洲;尤其是德國,甚至擔心中國“滲透”巴爾幹。
歐盟這份互聯互通戰略檔旨在通過有形和無形的網路,更好連接歐洲和亞洲,加強社會和區域彈性,促進貿易和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創造更可持續的低碳未來。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裡尼表示,希望歐亞之間建立新的聯繫網路,加強夥伴關係並推廣可持續投資,把歐盟內部可持續的、基於規則的互聯互通經驗推廣到亞洲。歐盟國家外長預計將在10月15日通過這份政策檔。在此三天之後,亞歐會議將在布魯塞爾舉行,將對此予以討論。
歐版“一帶一路”的核心是可持續、全面和基於規則的互聯互通,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相比有鮮明的三個特點:一是規則上強調歐盟的高標準。歐盟一直強調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中國也如此。但是歐盟的“規則”更體現“歐標”,此檔強調的可持續基礎設施概念,就是典型例子。
二是內容上著眼於新領域。文件提出三方面行動:建立交通網絡、能源與數位網路和人文聯繫,為亞洲國家和組織提供聯通夥伴關係,通過利用不同金融工具促進可持續金融。當然,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也強調天上、地上、海上、網上四位一體的聯通。兩者並未本質區別,但歐版更體現歐洲的比較競爭優勢。
三是方式上提倡私人資本參與。歐盟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一個批評是搞基建,中國國有企業比重過大,而國有企業拿政府補貼,會導致不公平競爭。儘管“一帶一路”也提倡公私合資(PPP)模式,但是中國的私企也擔心參與不暢。歐盟檔強調利用各種金融工具促進可持續金融發展。“可持續金融”是繼“可持續基礎設施”之後又一歐洲特色的概念。歐委會未明確該計畫預算,但表示將創立600億歐元保險基金,用於賠付失敗專案。歐盟將從2021年後的共同預算中撥出資金,並吸引成員國公共和私人金融機構參與,爭取在2021-2027年間為互聯互通專案籌集超過3千億歐元資金。
為何要加強歐亞之間的互聯互通?歐盟駐華代表團網站以一系列資料闡述說,兩個大洲的GDP占全球GDP60%以上,年貿易額達1.5萬億歐元,自2015年起超過1.8萬名學生和學者往來于兩地區之間。與此同時,歐亞在保護環境上有共同的責任。跨境法律法規也意味著能給商業提供公平的競爭。此外,財政與金融的穩定需要長期規劃。基於上述理由,歐亞之間需要更佳的互聯互通。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檔在加強雙邊關係以促進歐亞互聯互通的部分,第一個提到的國家是中國。檔將中國列為首要雙邊合作對象,並強調中歐互聯互通平臺合作、歐盟與亞投行的合作。
今年7月的中歐領導人會晤聯合聲明提到,雙方將改善亞歐互聯互通在經濟、社會、財政、金融和環境方面的可持續性。由此可見,歐盟官方對亞歐加強互聯互通的態度是開放與積極的。歐盟委員會在其備忘錄檔中表示,儘管在方法和實施方面存在差異,但歐盟和中國 都知道確保各自的倡議實現良性協同工作對彼此都有利。“歐盟將繼續與中國合作——在我們的雙邊互聯互通平臺,在更廣泛的雙邊關係和多邊場合中——創造對接並找到共同點。”歐盟委員會這樣說。
發佈歐版“一帶一路”,強調歐洲方式,是歐盟強調“一帶一路”是雙向的,不是“條條大路通北京”後的實際行動。法國總統馬克龍年初訪華就強調,絲綢之路是雙向的,“一帶一路”也不只是中國方向。
的確,歐盟常常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與“一帶一路”的聲勢比,歐版“一帶一路”成效如何,仍有待觀察。歐盟一直不願提及“歐亞”概念,覺得那太具俄羅斯色彩,而是更多強調跨大西洋關係。如今特朗普的“美國優先”讓歐盟不得不重視歐亞,重視中國,就歐亞聯通提出全面主張,將與華合作視為優先選項。歐盟發佈歐版“一帶一路”,中國理應持積極心態、開放包容理念,予以歡迎。畢竟,競爭性參與總比對抗式參與好。(王義桅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