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一帶一路”:合作共贏需兩大條件

新华丝路网
2018-10-15 11:14

已收藏



日前,由“帶路”智庫合作聯盟秘書處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和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聯合承辦的“‘帶路’五周年:“評估與展望”國際智庫研討會暨系列研究成果發佈會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召開。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陳甬軍表示,“帶路”合作共贏目標的實現必須具備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今後的目標是要通過充分運用必要條件,完善充分條件,爭取把“帶路”打造成世紀人類最偉大的國際合作工程。

陳甬軍指出,“一帶一路”的核心是合作共贏。運用資料和邏輯上的概念來講,合作共贏的實現必須具備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只有這兩個條件具備,“一帶一路”才能成立,“一帶一路”才能順利進行,“一帶一路”才能取得預計的成績。

談及必要條件,陳甬軍說,其一,中國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經濟結構互補。中國有產能、有中高端技術、有三萬多億的外匯存款,這些跟“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基礎設施缺口正好互補,產生了一個機會視窗和歷史的視窗。“這是一個必要條件,不然中國在新的時代裡很難做‘一帶一路’。”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的盈利來返還原來的建設成本和利息。合作共贏這個迴圈在經濟學上是客觀存在的;其二,中國歷史上也有與歐亞各國人民交往的歷史,這是合作共贏得以實現的歷史必要條件。有了這些必要條件可以回答什麼呢?陳甬軍說,可以回答的第一個問題是,“一帶一路”不是政治議題,不是地緣政治,它有客觀的經濟基礎;可回答的第二個問題是,“一帶一路”的提出,只有中國這樣的大國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才能提出。日本雖具備前一個經濟上的必要條件,但是不具備後面一個。美國最近也搞了一個很小規模的“一帶一路”,向歐亞洲國家進行專案建設,但是包括希拉蕊的新絲路計畫在內,這些計畫最後都無疾而終。究其原因,就是不具備中國所具有的必要條件。

陳甬軍認為,要把必要條件變為合作共贏的現實成果必須要具備充分條件,所謂的充分條件即抓住機會視窗在五年前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並對其進行精心佈置、精心組織,使其上升為國家的對外開放的一個重大的戰略方針。同時,也向國際社會發出了倡議。

合作共贏的實現可以通過一個金融的例子加以說明。陳甬軍說,以金融機構為先導,一百億美元的軟貸款放出去以後,中國幫助許多國家建設了專案,用這個專案盈利,最後來歸還軟貸款和利息,實現了合作共贏。所以在“一帶一路”五年當中取得了許多重要成就,蒙內鐵路就是一個典型。中國鐵路建設總公司使用38億美元中國對該專案的貸款,到肯雅進行蒙內鐵路建設,這條鐵路於去年已經完成,並進入了運營階段,現在用火車票的收入、鐵路建設帶來GDP的增長、稅收的收入來歸還當時38億美元的本金和貸款利息,就實現了合作共贏。此外,陳甬軍還指出,火電廠建設也是如此。

“兩元理論來源於中國,中國具有這個必要條件”,陳甬軍說。但是機會和視窗屬於世界,我們要把機會視窗緊緊把握住,才能把它變為真正的福利。當然,這需要“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人民共同的努力,共創共建“一帶一路”。

陳甬軍指出,“共建”和“造福”是今後五年的兩個主題詞,二者互為邏輯,互為因果。而“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雖取得了各方面的成績,但是也存在一個薄弱環節,即“一帶一路”的理論研究欠缺。只有通過共建才能把實現的紅利變成現實的理論,這個理論的來源性就在於合作共贏得以實現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同時這也回答了為什麼中國20年前不能提出這個倡議且20年以後也不可能有這個倡議,這是由其必要條件所決定的。但是有了這個必要條件,若不加以組織、不去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也難成功。所以,“一帶一路”今後的目標要通過充分運用必要條件,完善充分條件,爭取把“一帶一路”打造成21世紀人類最偉大的國際合作工程。它是有條件的,但是仍然需要中國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人民的共同努力。

(陳甬軍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