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巴曙松:銀行資管子公司要避免成為又一個公募基金

中国财富网
2018-09-27 17:00

已收藏

2018年上半年,《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和七月份資管新規配套檔發佈,對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提到了商業銀行如果要開展資管業務,必須設立獨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

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56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數9.35萬隻,理財產品存續餘額29.54萬億元;同時,中國受監管的資產管理行業總規模達126萬億元,其中銀行理財產品占比23.44%,規模最大。在資管新規出臺後,銀行理財規模增速有所放緩,規模達30萬億元的銀行理財作為其他各類資產管理機構最為重要的委託,對資管行業的影響舉足輕重。

銀行理財的轉型,成為推行資管新規及其配套文件所面臨的最為重要、也是難度最高的一個環節。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資管新規對銀行設立資管公司做出要求?未來銀行設立資管子公司的趨勢是什麼?銀行設立資管子公司將面臨什麼挑戰?中國財富網帶著上述問題專訪了北京大學滙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

中國財富網:近年來,中國銀行業的理財產品規模不斷攀升,2017年的規模就已經接近30萬億元,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監管仍不斷提出新要求的原因是什麼?

巴曙松:回顧歷史,中國銀行業的資管業務可以說一直在探索和調整中發展。中國銀行業的理財業務在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增強金融機構盈利能力、優化社會融資結構、支援實體經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從2010年銀信業務被叫停,部分銀行為了回避監管轉而使用在當時來說還沒有準確資訊披露的資金池模式。2013年表內額度緊張、資本約束加強促使銀行加大理財業務發展力度,理財規模迅速躍升。但剛性兌付、多層嵌套、資金池運作、大量非標資產投資等問題的存在,使銀行資管業務更像是由監管套利驅動的工具;而發展以客戶為中心的投資理念,培養主動管理能力的監管目標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資管新規的推出是資管行業監管框架的歷史性的大變革,而銀行資管是其規範的主要物件之一。新規要求打破理財產品剛兌,實現淨值化轉型;並且嚴禁資金池;同時限制嵌套層數,壓縮資管產品的杠杆空間。銀行當前的資管模式難以為繼,在這個銀行資管亟待轉型的風口,設立資管子公司的模式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中國財富網:如何評價資管新規及配套檔對銀行設立資管子公司的要求?

巴曙松:發展銀行資管子公司,既是政策要求,也是大勢所趨。可以從三個維度來看,一是實現風險隔離,有利於淨值管理、打破剛兌。目前銀行設立資管子公司更多是為了滿足監管要求。長期來看,設立子公司可以在銀行資產管理業務和傳統的存貸業務之間建立風險防範屏障。

同時,很多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會將其與銀行其他存貸業務相混淆,加大了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管理的難度。將銀行資管業務獨立出來,可以使投資人真正理解銀行理財產品和銀行存款的區別,方便進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打破理財剛兌。

二是將完善銀行資管業務的交易主體地位和體制架構,拓展資管業務邊界。中國銀行業擁有可觀的理財產品規模,但其資產管理部門無論是和國外銀行的資產管理子公司相比,還是和國內較具規模的公募基金公司相比,在人員數量、激勵機制上都有較大差距。

銀行設立資管子公司可以為其理財業務提供獨立運作的平臺,使得資管業務在產品設計、風控、投研管理等方面更加專業化、在人員聘用、考核激勵、運營模式上更加市場化。更深遠的影響是,相對獨立的運作體系也有利於資管業務自身的有序發展,進一步完善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交易主體地位和體制架構,並有效防範化解主體風險,符合國際通行原則和業務發展規律。

三是統一監管框架和規則,防止監管套利。在政策監管層面,資管子公司的運作形式也意味著銀行資產管理業務具備了獨立的法律主體資格,在帳戶開立和託管、產品投資等方面獲得平等准入、享受監管方面的公平待遇。統一監管標準,減少監管真空和套利,避免銀行將理財業務作為調節資產負債表和監管指標的工具,防止指標造假和監管資料失真,消除潛在的風險隱患。

中國財富網:在銀行設立子公司、實現資管轉型過程中,有哪些問題需要特別注意?

巴曙松:資管子公司的設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在資管新規要求產品向淨值化轉型的當下,銀行理財業務的轉型既不能延續過去“表外銀行”的慣性思維,又不應簡單成為公募基金的翻版。

相比于其他金融機構,銀行主要面向社會公眾並擁有大量企業債權,其資管產品大多為公募產品,投資標的多局限於債權類資產。而標準化股權、高風險的另類資產則銀行目前仍然需要逐步熟悉;加之銀行資管的人員配備和激勵機制尚待完善。因此,銀行資管子公司的投研能力與成熟的公募基金相比還並不具有優勢,其資管產品的投資資產豐度也不如創新活躍的主流券商。在此之前,中國的銀行理財市場同質化競爭嚴重,導致機構間常陷入惡性收益率競爭中。

在國際成熟市場上,全球領先的資管機構往往都有各自的有競爭力的所謂王牌資產類別和投資策略。例如,摩根大通在主題化投資管理領域獨樹一幟,太平洋投資被稱為債券之王,Vanguard的低成本ETF基金獲得巴菲特的親自推薦。

目前看來,相對來說,券商、基金較為擅長標準化證券資產的投資與管理,銀行則相對擅長標準債券、非標債權等資產投資,至少在現階段,投資資產類型之間有一定的錯位,競爭領域有所不同。銀行設立資管子公司後,首先需要對自身的資產管理業務如何開展進行戰略性的定位,明確自身在資管市場上所扮演的角色並確定與之相匹配的商業模式;利用優勢資源、強化核心競爭力,與其他資管機構展開良性競爭。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