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壽險板塊的增速逐漸放緩,一直快速增長的保險業迎來陣痛。
中國保監會日前發佈的前7月保險業資料顯示,截至7月末保險業總資產163238.3億元,相比6月末下降了1066億元。
統計資料顯示,壽險月度保費增速已連續4個月下滑,成為此次總資產規模環比下降的主因。2016年以來,一系列強化人身險監管的政策出臺,一些低保費、高現金價值、高收益的理財型保險告別歷史舞臺,壽險行業正出現深刻調整。
總資產及資金運用餘額雙降
今年前7月,中國保險行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53萬億元,同比增長21.3%,業務保持了較快增長。
但7月份資料還顯示,即便在超過20%的行業保費增速下,保險行業總資產、保險資金運用餘額雙雙出現下降。
眾所周知,保險業經營的是風險,收入在前,成本在後。在當前16萬億的保險業總資產規模中,屬於保險公司淨資產的僅1.8萬億元,其他大部分以“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形式存在,為14.4萬億元。這14.4萬億元是保險公司對客戶的負債,即隨時可能用於開支的風險成本。
7月份,保險資金運用餘額從6月底的144998.87億元減少到144264.58億元,減少了734億元。落實在具體的資產上,7月份減少的主要是銀行存款,減少了約2005億元;債券、股票和其他類資產都有少量增加。
“銀行存款是保險公司調節流動性的主要工具,出現減少有幾種可能,一是用於賠款和給付的支出增加——即大於新業務收入分入的量。保險資金的性質是風險準備金,是對客戶的負債,要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風險補償金賠到千家萬戶。二是保險公司基於資產重新配置的需要,將到期的協定存款配置到其他收益更高的資產中去。”一位元保險公司資管中心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受保險業務增長較快的影響,近年保險業賠款和給付支出一直處於較快上升的狀態。7月份環比6月,保險業賠付支出增加了799億元。
就行業整體情況看,當對外支出大於新增流入的時候,保險總資產就會減少。
上一次保險業總資產和保險資金餘額雙降,發生在去年4月份。去年3月份,保監會發文規範中短存續期保險產品,當月實施,隨後雙降出現,但一個月後即重回上升軌道。彼時,壽險業增速還在47.97%的高位,因為保費流入速度很快,這一現象並未引起太大關注。
今年以來,保險行業總資產下降也非第一次出現。今年4月份相比3月也出現過短暫“縮水”。不過,當時的壽險業務增長在30%以上,保險資金運用餘額也呈正增長狀態。
壽險增速連續4個月下滑
雖然前7月原保險保費收入21.3%的同比增速並不低,但值得注意的信號是,保險業務月度同比增速卻連續4個月下臺階。從今年3月的32.45%的增長高點,下滑至7月的21.3%。
保險業資產規模的增長主要取決於壽險,下降的原因也得在壽險業務上找。
今年前7月,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6221.46億元,同比增長28.12%。從絕對值看,這一增長速度也不低。今年3月至7月,壽險月度保費增速分別為37.5%、34.08%、32.65%、29.32%、28.12%,連續4個月出現下滑。
究其原因,今年4月1日實施76號文是一道分水嶺。為了宣導保險業回歸保障,根據保監會《關於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和《關於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的通知》,一些低保費、高現金價值、高收益的理財型保險告別歷史舞臺。
更大背景是監管政策的轉向,4月新規延續了2016年保監會規範中短存續期產品、加強人身保險監管的精神,提高保障成分,限制理財險,各家公司紛紛依此進行業務結構調整。今年10月1日即將實施的134號文,也是這一監管方向的。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監管政策轉向,保險業增速放緩,整個保險行業將面臨深刻變化。保險行業具有“收入在前,成本在後”的特點,在過去多年收入高速增長後,接下來是成本支出的高速增長。
中國保監會日前發佈的前7月保險業資料顯示,截至7月末保險業總資產163238.3億元,相比6月末下降了1066億元。
統計資料顯示,壽險月度保費增速已連續4個月下滑,成為此次總資產規模環比下降的主因。2016年以來,一系列強化人身險監管的政策出臺,一些低保費、高現金價值、高收益的理財型保險告別歷史舞臺,壽險行業正出現深刻調整。
總資產及資金運用餘額雙降
今年前7月,中國保險行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53萬億元,同比增長21.3%,業務保持了較快增長。
但7月份資料還顯示,即便在超過20%的行業保費增速下,保險行業總資產、保險資金運用餘額雙雙出現下降。
眾所周知,保險業經營的是風險,收入在前,成本在後。在當前16萬億的保險業總資產規模中,屬於保險公司淨資產的僅1.8萬億元,其他大部分以“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形式存在,為14.4萬億元。這14.4萬億元是保險公司對客戶的負債,即隨時可能用於開支的風險成本。
7月份,保險資金運用餘額從6月底的144998.87億元減少到144264.58億元,減少了734億元。落實在具體的資產上,7月份減少的主要是銀行存款,減少了約2005億元;債券、股票和其他類資產都有少量增加。
“銀行存款是保險公司調節流動性的主要工具,出現減少有幾種可能,一是用於賠款和給付的支出增加——即大於新業務收入分入的量。保險資金的性質是風險準備金,是對客戶的負債,要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風險補償金賠到千家萬戶。二是保險公司基於資產重新配置的需要,將到期的協定存款配置到其他收益更高的資產中去。”一位元保險公司資管中心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受保險業務增長較快的影響,近年保險業賠款和給付支出一直處於較快上升的狀態。7月份環比6月,保險業賠付支出增加了799億元。
就行業整體情況看,當對外支出大於新增流入的時候,保險總資產就會減少。
上一次保險業總資產和保險資金餘額雙降,發生在去年4月份。去年3月份,保監會發文規範中短存續期保險產品,當月實施,隨後雙降出現,但一個月後即重回上升軌道。彼時,壽險業增速還在47.97%的高位,因為保費流入速度很快,這一現象並未引起太大關注。
今年以來,保險行業總資產下降也非第一次出現。今年4月份相比3月也出現過短暫“縮水”。不過,當時的壽險業務增長在30%以上,保險資金運用餘額也呈正增長狀態。
壽險增速連續4個月下滑
雖然前7月原保險保費收入21.3%的同比增速並不低,但值得注意的信號是,保險業務月度同比增速卻連續4個月下臺階。從今年3月的32.45%的增長高點,下滑至7月的21.3%。
保險業資產規模的增長主要取決於壽險,下降的原因也得在壽險業務上找。
今年前7月,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6221.46億元,同比增長28.12%。從絕對值看,這一增長速度也不低。今年3月至7月,壽險月度保費增速分別為37.5%、34.08%、32.65%、29.32%、28.12%,連續4個月出現下滑。
究其原因,今年4月1日實施76號文是一道分水嶺。為了宣導保險業回歸保障,根據保監會《關於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和《關於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的通知》,一些低保費、高現金價值、高收益的理財型保險告別歷史舞臺。
更大背景是監管政策的轉向,4月新規延續了2016年保監會規範中短存續期產品、加強人身保險監管的精神,提高保障成分,限制理財險,各家公司紛紛依此進行業務結構調整。今年10月1日即將實施的134號文,也是這一監管方向的。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監管政策轉向,保險業增速放緩,整個保險行業將面臨深刻變化。保險行業具有“收入在前,成本在後”的特點,在過去多年收入高速增長後,接下來是成本支出的高速增長。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