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央行陶玲:統一的資產管理行業標準出臺僅是監管第一步

中国证券网
2017-07-30 08:21

已收藏

“未來統一的資產管理標準出臺僅是監管的第一步,央行還會同其他監管部門繼續通力合作、加強協調,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要求,及時評估監管規則的有效性,並適時進行調整。”央行金融穩定局副局長陶玲29日在“2017年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表示。

她還強調,中國目前金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創新應接不暇的環境,需要探索構建更完善的科技監管體系。

去年底以來,央行會同相關金融監管部門積極制定統一的資產管理業務標準規制。相關監管標準如何設定,一直被金融市場密切關注。

7月29日,央行金融穩定局副局長陶玲在“2017年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詳盡闡述了資產管理業務監管的新理念。

陶玲表示,統一資產管理業務標準規制的初衷,源於近年資產管理領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亂象。統一資管業務的監管規則,重要的是要樹立資管業務監管的“新”理念。

概括而言,“新”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加強宏觀審慎管理。資管業務不是一個單獨行業的業務,而是橫跨不同行業、市場、產品的業務。這需要從整體宏觀、跨週期、跨行業的視角,建立宏觀審慎政策工具,加強逆週期的監測和調節,降低影子銀行風險、期限錯配和流動性風險,打破剛性兌付。

二是落實功能監管。功能監管的含義是不再對資管產品按照機構類型進行劃分,而是按照產品的功能、產品的特性來劃分,同類產品適用同等規則。比如可以把產品從募集的方式劃為公募產品、私募產品。公募產品面向公眾投資者,私募產品面向合格投資者,他們之間適用投資範圍、資訊披露、杠杆水準等監管規則有所不同。再比如,按照投資方向不同,也可以分為固定收益類、權益類、混合類等資管產品,對這些產品進行分類監管。

三是堅持穿透式監管。對於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需要建立一套覆蓋產品發行、資金募集、產品投向各個環節的綜合統計制度,以此為基礎開展穿透式監管,穿透瞭解產品最終的投資者、穿透底層資產、穿透杠杆水準等。

四是嚴格行為監管。加強對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行為監管,金融機構應建立良好的資產管理業務操作體系和風控制度,從業人員要有良好資質和道德操守。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把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投資者。特別是,金融機構不能夠用理財資金與自身關聯方進行不正當的關聯交易、利益輸送、操縱市場。

五是實現監管的全覆蓋,未經批准不得開展金融業務,把非金融機構發行、銷售、代銷理財產品的行為,納入監管視野中。

六是強化監管協調。一方面在制定規則的過程中,堅持積極穩妥、審慎推進,防範風險和規範行業相結合,充分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對各類資產管理業務要設置合理的過渡期,實施新老劃斷,不能搞一刀切。同時要對金融創新趨利避害,一分為二,留出空間。在這個過程中,加強與市場溝通,引導市場形成穩定預期。

“未來,統一的資管標準出臺後,央行還會同監管部門繼續通力合作、加強協調,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要求,及時評估監管規則的有效性,並適時進行調整。”陶玲表示。

她同時強調,規範資產管理業務始終是一個開放性的課題。

“當前,我們正面臨著一個技術日新月異、創新應接不暇的環境,已經有一些金融機構開始運用人工智慧、機器人投顧等方式嘗試管理資產業務,那麼如何強化其中的風險隔離?如何防範利益衝突?如何防止演算法同質化導致羊群效應?這就是擺在監管者面前的新課題。”陶玲表示,隨著互聯網技術介入到資管行業,金融產品工具出現融合,出現了識別難、定性難、穿透難,最終導致監管難。對此,要在FinTech年代,開拓RegTech,提高監管科技水準,終結在風險爆發後才追究風險源的陳舊監管技術,建立應對交易複雜化和互聯網時代的監管安排。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