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年,對於年僅25歲的中國資本市場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成長期。"十二五"期間,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壯大,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初步建成,各項基礎制度不斷完善,市場活力得到釋放,資本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從2010年的6.7%到2015年前8個月的18.7%--這是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資料測算的直接融資比重變化,"十二五"期間中國直接融資比重提高了12個百分點。
多年來,直接融資比重過低成為中國融資制度亟待破解的核心問題。解決這一問題必須依託資本市場。"十二五"期間直接融資比重的顯著提高正是基於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 一組資料可以有力地說明這一點: "十二五"期間,滬深兩市交易規模不斷擴大,總成交金額和日均成交金額分別為367.6萬億元和2928.87億元,分別較"十一五"時期增加了93.5%和107.5%; 截至2015年8月,"十二五"時期滬深兩市共有747家公司完成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累計融資額5849.53億元;共有1371家企業完成再融資,籌集資金2.47萬億元;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交易總金額為4.6萬億元。 截至2015年6月,中國交易所市場各類債券託管面值2.95萬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370.57%;"十二五"時期累計發行公司債券1.94萬億元,比"十一五"時期增長447.12%…… 資料變化的背後是資本市場不斷的改革創新和體系建設。
"十二五"期間,由主機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櫃檯市場組成的多層次股權市場體系初步形成,債券市場、期貨與衍生品市場發展迅速,市場層次日益豐富,市場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可為不同規模、不同行業、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融資管道,有效支援更多中小企業運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推動了創新創業活動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切實服務了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完善上市公司資訊披露制度、鼓勵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推進退市制度改革、推動並購重組市場化……五年來,一系列的改革舉措陸續出臺,資本市場的制度基礎更加堅實有效,為市場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五年來,隨著制度建設的完善,A股上市公司的投資回報水準不斷提升。 中國證監會發佈《關於進一步落實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有關事項的通知》,引導上市公司建立持續、清晰、透明的現金分紅政策和決策機制,加大對未按承諾比例分紅、長期不履行分紅義務公司的監管約束,推動上市公司不斷完善投資者回報機制。 截至2015年9月,"十二五"時期中國全部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累計2.86萬億元,約占公司淨利潤32.7%,較"十一五"時期分紅額增加了1.22萬億元,占淨利潤比重提高了4.2個百分點。
五年來,為適應新形勢下企業並購重組的需要,中國證監會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推進並購重組市場化,大大提高了市場效率。 證監會資料顯示,2014年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共發生2920單,僅282單需由證監會審批,超過90%的重組項目上市公司履行相關決策程式和資訊披露後即可自主實施。資本市場逐步成為企業並購重組的主管道,在支援經濟轉方式、調結構方面的作用顯著增強。
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十二五"時期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交易總金額為4.6萬億元。2014年,上市公司並購重組金額占同期中國企業並購重組金額的58%,其中產業整合類占比達到75%。傳統產業整合加速,創新型、中小型企業借力並購快速發展,上市公司海外並購也日趨活躍,資本市場支援企業走出去作用逐步顯現。 面對一個迅速發展壯大並創新不斷的市場,如何加強監管是一個重要課題。 一方面,監管"權力"之手往回收。
統計顯示,自2001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啟動至2014年底,證監會已累計取消151項行政審批事項。在減少審批事項的同時,加強行政審批資訊網路公開力度,不斷提高審核工作透明度,在證監會網站公開所有行政審批事項的名稱、審核依據、辦理流程、申請標準、辦理時限以及審核結果。 另一方面,事中事後階段的"監管之手"更加有力。五年來,證監會從機制建設到隊伍配備,再到模式創新,不斷提高監管執法水準,嚴打違法違規行為,肅清市場秩序。
截至2015年6月,"十二五"時期證監會及派出機構共審結案件483件,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406項,對107名個人作出市場禁入決定,罰沒款金額總計21.83億元。 經過五年發展,中國資本市場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不過,中國資本市場仍然很年輕,仍然處於新興加轉軌的階段,舊的矛盾尚未完全化解,新的問題層出不窮,這是成長必然要經歷的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