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消費品

誰會成為新一輪共用汽車“獨角獸”?共用經濟再發力

中国证券网
2017-03-16 09:58

已收藏


在共用單車滿街跑之際,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共用汽車”開始新一輪的提速。

較之共用單車,共用汽車其實發展得更早,目前已從由IT企業推動的Uber、滴滴等共用專車平臺時代,進入由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的新共用汽車時代。羅蘭貝格在《2018年中國汽車共用出行市場分析預測報告》中指出,2018年,包括共用汽車在內的全球共用經濟市場規模將達5200億美元,其中,中國這方面的市場規模將達2300億美元。

在共用汽車第一輪拓疆辟土的過程中,產生了Uber、滴滴、Airbnb等獨角獸。當共用汽車進入新時代,誰會成為新的獨角獸?哪類企業又將從獨角獸爭奪戰中受益?

共用汽車第二波

“我們希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共用汽車平臺。2020年,我們希望進入200個城市,投放30萬輛電動汽車。”環球車享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簡稱“環球車享”)首席市場官黃春華向上證報記者描繪了這樣一幅藍圖。“今年,環球車享將拓展至全國50個城市,運營車輛將達到7萬輛。”

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電動汽車分時租賃運營商的環球車享,在2015年1月正式對外推出時並不為資本所看好。彼時,資本追捧的是Uber、滴滴這類輕資產共用汽車平臺,而環球車享走的是重資產(自購電動汽車等)的運營之路。但是,隨著2016年5月環球車享整合了上汽車享網旗下e享天開、上海國際汽車城旗下EVCARD兩大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品牌,引入上海汽車集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國際汽車城等實力股東,並于10月將註冊資金從2億元增加至6億元後,環球車享踩准了共用汽車新一輪熱潮的節拍。目前,環球車享已進入全國23個城市,投入車輛8400餘輛,月訂單逾28萬筆,註冊會員人數達45萬人。環球車享董事長榮文偉表示,進入2017年,分時租賃業務備受青睞,市場增速很快。今年前兩個月訂單數增長近三成,單日訂單量最高已超過1.7萬單。

多位共用汽車服務提供者表示,如今共用汽車的用車方式較第一輪有所變化,從過去的代駕共用出行,轉為以電動汽車分時租賃為主的自駕模式。“這一波共用汽車熱,與共用單車火爆、專車受政策限制後的空間釋放相關。此外,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傳統汽車運營牌照難求,但電動汽車獲得牌照卻相對容易。”海易出行CEO何鵬飛表示。

共用汽車最早出現在上世紀40年代的瑞典,當地人組織了一個“自駕車合作社”,當一個人用完車後,便將車鑰匙交給下一個人。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分享理念在歐洲流行起來。上世紀90年代,共用汽車在歐洲受到歡迎。為了提高汽車的使用效率,不少消費者開始共用同一輛汽車。美國人發現了其中的商機,1999年全球第一家分時租賃公司Zipcar在美國麻塞諸塞州劍橋市誕生,並逐步向加拿大及歐洲各地發展。2011年,中國開始推行分時租賃汽車的共用汽車模式。進入21世紀以來,在即時定位、無鑰匙開鎖等技術推動下,共用汽車駛入快速發展期。

Analysys易觀分析看好新一輪共用汽車的發展前景,“以分時租賃運營商、分時租賃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分時租賃運營’環節成為當前中國互聯網出行分時租賃產業鏈的最大價值來源。”

誰能成為弄潮兒

與Uber、滴滴等比起來,新一輪共用汽車的掘金者略顯低調和保守,以至於被資金投入相對較小的共用單車搶了風頭,原因有二:其一,滴滴等對資本的虹吸效應、估值極高,但回報卻遙遙無期,令資本市場變得冷靜;其二,共用汽車正在經歷質變,從燒錢模式進入技術、商業模式跨界創新的新階段。

在眾多投資機構眼中,新一輪共用汽車是高門檻的投資,對資金、技術及資源的要求極高。熊貓資本是較早投資摩拜單車的機構,其合夥人李論指出,普通創業者很難在共用汽車領域實現逆襲,VC參與的機會也較小。和共用單車一樣,共用汽車要形成規模效應,離不開擴大車輛運營規模、鋪設租還車網點,隨之而來的將是巨額投資。“與自行車相比,汽車的系統工程複雜度高、週期也更長。如果通過股權融資方式獲得資金,那麼高昂的成本無法支撐整個商業模型。”

環球車享市場與品牌管理部主管呂喆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要在一個城市初具規模,前期投資成本不低於7000萬元。首先是固定資產投資,初具運營規模至少需要購買500輛車,以每輛車均價10萬元計算,成本約5000萬元。其次,至少需要150個租還車網點,以每個網點有3至5個車位、每個車位月均停車費1500元計算,年支出相當於810萬元至1350萬元。此外,還需要支付運營成本、充電樁鋪設成本等。”而且,共用汽車進入的城市越多,所需要支付的成本越高,投資回報也越難。

那麼,什麼樣的企業和機構才能成為新一輪共用汽車的弄潮兒呢?李論認為,有三類企業和機構的成功概率較大:擁有大量低成本資金的上市公司、保險等金融機構;政府PPP投資專案,因為其掌握了足夠多的政府資源,有助於解決共用汽車牌照、路權、停車等問題;擁有大規模、低成本造車能力的整車廠。

新一輪共用汽車的盈虧平衡點取決於其運營規模、運營效率。環球車享CEO曹光宇表示,如果環球車享在上海地區的車輛運營數達到8000輛至10000輛,有望實現盈虧平衡。而據記者多方採訪瞭解,如果單車日均租用時間達到4小時,環球車享就能實現盈利。

海外整車企業“參戰”

事實上,整車企業已經強勢進入並加速推進共用汽車的發展,其中包括部分海外的整車龍頭企業,尤以戴姆勒-賓士集團行動最為激進。

記者採訪瞭解到,戴姆勒-賓士集團在中國市場有“即行Car2go”項目和“Car2Share隨心開”兩大共用(汽車)出行項目。其中,即行Car2go是戴姆勒集團旗下自由流動式汽車共用服務品牌,全球註冊會員已超過200萬人,也是最早進入中國分時租賃汽車市場的海外品牌之一,於2016年4月在重慶正式運營,在重慶當地已有超過13萬註冊用戶、累計用車超過22萬次,總共投放超過600輛Smart fortwo;Car2Share隨心開是戴姆勒專為中國打造的網站式汽車共用專案,精准服務於都市尤其是在密集商圈工作的上班族。即行Car2go和Car2Share隨心開的業務模式差異極大。即行Car2go和摩拜單車等的模式相近,即“自由流動式”汽車共用租賃服務模式,沒有固定的取車及還車網點,可任意停放在公共區域,註冊會員通過APP尋找到車源後隨開隨走。而Car2Share類似于政府開發的公共單車模式,只能在特定網點內取車及還車。據悉,戴姆勒-賓士集團正計畫在中國將兩大專案整合,集中發力共用汽車市場。屆時,戴姆勒-賓士集團將成為中國共用出行領域的第一大海外車企。

有別于戴姆勒-賓士集團,通用汽車通過自建公司及參股方式進入共用汽車市場,其車型包括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在海外市場上,通用汽車成立了汽車搭乘共用服務公司Maven,並將相關業務整合在Maven旗下,目前其服務範圍已經拓展到美國、加拿大和巴西的17個城市,擁有近25000名用戶。據瞭解,在中國市場上,通用汽車則投資了中國共用出行車企——易微行。易微行成立於2014年11月,其產品Feezu(“微租車”)是採用雲平臺提供汽車租賃和汽車共用服務的。儘管通用汽車未透露具體投資金額,但通用汽車城市交通專案副總裁Julia Steyn明確給出了在中國投資的理由:“每個市場的汽車共用服務都有自身的特點。易微行的技術水準和創新能力將幫助我們探索出針對中國消費者的更高效、定制化移動出行服務。”

催生新技術機遇

是什麼促使這些大型汽車集團競相湧入共用汽車領域?麥肯錫在《2030汽車革命的八大趨勢》報告中指出:“受共用出行、互聯服務和性能升級的推動,汽車行業的收入將因新的商業模式提高30%,即增加1.5萬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每銷售的10輛汽車中,就有一輛用於共用出行。”

共用出行成為了汽車業轉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寶馬集團2016年提出了“下一個100年”規劃,“我們正一步步地從一家工程類企業轉變成為提供高檔個人交通出行和服務的科技公司,未來出行主要側重於四點:自動駕駛、互聯、電動或零排放、共用汽車。”寶馬集團董事長科魯格表示。

共用出行服務被整車企業視作助其成為無人駕駛運營商的“跳板”,被用於搜集資料、提前樹立品牌和市場佈局。多家海外車企的高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不約而同地表示,正在從傳統的整車製造企業向領先的移動出行解決方案提供者轉變,技術終極目標將是無人駕駛。“通用汽車對於未來出行的規劃由四個方面組成:自動駕駛、共用(車輛共用或共乘)、互聯以及電氣化(新能源)。實現自動駕駛的新能源汽車通過共用模式和互聯技術被人們應用於日常出行——這一目標已經在現實中逐步實現。通過一系列佈局,通過搭建可以提供個性化、多樣化需求的個人出行平臺(Maven),通用汽車有能力發現和創造新的業務機會,為發展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堅實的基礎。”通用汽車高層表示。

新一輪共用汽車潮的受益者已經浮出水面。飛馳鎂物創始人王強告訴記者,車聯網技術、軟體、人工智慧需求空間將變大,“人工智慧有助於實現更智慧地進行車輛調度、合理地在城市分佈設點。畢竟汽車不像自行車,更易受制停車、牌照、交規等諸多因素影響。此外,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可以進行場景感知計算,提高消費者出行體驗滿意度。當車載資訊系統變得越來越智慧化後,可以搜集並進行大資料分析,從而針對性地進行用戶畫像,並提供滿足出行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出行體驗。”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