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趁國慶七天假期出去旅遊,免不了被親朋好友委託代購一些化妝品、奢侈品。可是在跨境電商越來越多、匯率波動等因素下,代購真的划算嗎?尤其是對那些以海外代購為職業的個體商家來說,還有多少差價可賺? 代購,就是由代購商或經常出入境的個人替消費者購買商品。
最近幾年,私人代購流行於微信朋友圈。 一般而言,海外代購的商品從下單到收貨快則三個星期,慢則一個月甚至更久,而且在配送期間可能會遇到貨幣匯率波動等情況,從而影響消費體驗。 上海程女士最近就因為代購慢而不高興:"原本買了一支韓國唇膏想在國慶日用,結果等了一個月沒到,還被告知因為最近買的人少,產品湊不滿一箱運回來,估計還得等一兩周。下次寧可多花點錢在國內買,至少能馬上用到。"
一位做義大利代購的賣家則反映:"在代購過程中一般都以人民幣報價,在人民幣貶值那幾天,相應上調商品價格,結果引來客戶強烈不滿,認為我們是故意提價。可是如果不調,我們也很難賺錢,真是兩難。" 當"便宜"這一大優勢在用戶體驗中無法凸顯時,對於國內消費者而言,海外代購的吸引力就慢慢淡化,而且還可能會遇到維權困難、真假難辨等問題。
上海"代購族"賀女士表示:"如果購買地太遠,週期又很長,萬一產品有點瑕疵,就怕過了包退換期限,到時候處理起來就很麻煩。" 跨境電商網站"西遊列國"CEO楊義華就指出,當海外代購原本誘人的利潤空間不復存在,一些商家通過不法途徑以次充好,這樣不僅損壞了信譽,也容易惹上法律糾紛。
相比之下,跨境電商在產品品質和售後服務上都有較好保障,且隨著跨境電商扶持政策的陸續出臺,市場蓬勃發展,使得海外代購可以賺取的利潤不斷被壓縮。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資料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2萬億,同比增長42.8%,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7.3%。進出口結構上,出口占比達到84.8%,進口比例15.2%。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認為,目前中國出口電商仍為跨境電商的主角,但隨著消費需求的旺盛,進口電商得到快速發展,占比有所上升。
另外,試點政策的逐步放開以及更多企業的參與都將推動進口電商的發展。 京東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海淘、代購模式的風生水起已經充分說明市場需求。未來,競爭戲碼將集中在商品豐富度、品質和供應鏈體系建設上。 "尤其是水果生鮮類,相比鞋服箱包、奶粉等進口食品,非常考驗電商在產地直采的能力和資質。"開展跨境水果生鮮業務的"天天果園"聯合創始人趙國璋說。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熱鬧背後切忌盲從跟風,因為構建國際物流合作、建立品牌入駐供應鏈體系等,都非短時間可以完成。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