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全球經濟繁榮期尚未開始就已結束

华尔街日报
2019-01-29 15:26

已收藏


一年前,全球經濟似乎終於要重現金融危機前的繁榮局面了。而眼下,這種繁榮可能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
 
當然,這並不是說經濟即將陷入衰退。IMF仍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實現3.5%的樂觀增幅。不過,這是IMF自一年前稱讚全球經濟出現自2010年以來最廣泛同步增長之後,第二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IMF最近這次下調全球經濟預期還不是關鍵,真正的問題在於,自本輪經濟擴張週期一開始,IMF就連續不斷地下調增長預期。IMF一直預計全球經濟增速將回升至本世紀頭十年盛行的4%以上水準,但同時也在不斷下調這一預期。根據IMF的最新預測,從2010年至2019年期間,全球經濟年均增速將為3.8%,低於2000年至2007年期間4.4%的年均增速。對發達經濟體來說,這一擴張勢頭比上世紀90年代或本世紀頭十年都要疲軟。在主要新興市場,巴西經濟增長率比本世紀頭十年低兩個百分點,中國低三個百分點,俄羅斯低五個百分點。
 
而且,從全球範圍來看,即便是如此溫和的增速維持起來也有些吃力。巴西、中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英國去年經濟增速均較之前八年的平均增速放緩。
 
全球政壇和商界領袖本周聚於瑞士達沃斯探討新一年的經濟形勢。中國和歐洲的經濟資料引發擔憂;美國方面,貿易爭端加之減稅刺激作用減退,經濟增長可能不及預期;最新的全球貿易資料也不盡如人意。在經濟放緩的陰雲籠罩全球之際,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政策、美國國會的預算案、美聯儲的利率調控以及2020年總統競選將會受何影響?這則視頻進行了分析。
 
導致經濟出現最新一輪放緩的短期因素顯而易見:貿易衝突(尤其是美中貿易戰)和貨幣政策收緊。美聯儲已將短期利率上調至2.25%-2.5%,並削減其債券持有量,歐洲央行已停止債券購買計畫,日本央行也放慢了購債步伐。與此同時,中國收緊了信貸供應。
 
但這並不是一個完全令人滿意的解釋。在金融危機後,全球央行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低息貸款充斥全球經濟,後來央行僅回籠過少量資金。為什麼如今貨幣政策只是溫和收緊,經濟卻有如此大的反應?
 
原因在於,全球大多數地區似乎陷入了平衡的低增長困局中,而且無法承受以往那樣的高利率。現在的“中性”利率比以前低得多;“中性”利率是指高到足以遏制通脹、低到足以避免衰退的利率。例如,如果像很多人預期的那樣,美聯儲的上次加息成為最後一次加息,則美國新的實際中性利率(經通脹調整的)將不到0.5%,而歷史水準為2%。
 
造成這種低增長平衡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人口和生產率。負責上述預測的Gian-Maria Milesi-Ferretti稱,由於年長員工退休且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生育率普遍下降,勞動力增長比以往放慢,這是IMF預測出錯的主要原因。他表示,生產率的提高速度也比以前慢了。
 
達到中性利率時,儲蓄的供應和來自投資方面的儲蓄需求處於平衡狀態。哈佛大學經濟學家Larry Summers認為中性利率處在較低水準是由於相對儲蓄而言,全球投資存在結構性短缺。這可能源於人口因素,因為隨著人口變老,公司可以聘用的雇員減少,可以服務的消費者也減少,因此公司的投資下降。也可能是由於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正在變少,僅自動駕駛汽車等少數有魅力的技術除外。不管怎樣,投資減少後,增長也將下滑,薩默斯稱這是長期的停滯。
 
從中美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中可以找到這種理論的依據。GaveKal Dragonomics中國研究負責人Andrew Batson指出,中國經濟在危機後蓬勃發展是由於政府大量投資基礎設施,提供資金支援的因素包括占國內生產總值8%-12%的預算赤字、寬鬆的信貸和低利率。但這些投資的回報一直在下降。衡量公司投入資本和勞動力所獲產出效率的全要素生產率在危機前增長2%-5%,但自那以來已降至0.5%-2%。這意味著政府每年不得不借入並投資更多資金才能實現同等幅度的經濟增長。這種狀況不具可持續性。
 
去年,由於擔心基建熱潮過度推高公共債務水準,中國政府踩了刹車。去年11月份基建投資增速從之前幾年15%-20%的平均水準驟降至3.5%。Batson稱,如果中國經濟沿著亞洲其他一些工業化經濟體的軌跡發展,那麼經濟增速應會在5%-6%。他補充說,但即便是這樣的增長率可能也難以為繼,因為中國最近的經濟增長高度依賴財政和貨幣刺激。中國的人口結構也開始變得不利:去年中國出生人口較上年減少了12%,創下1961年以來最低水準。
 
最近美國經濟的強勁表現也主要歸功於財政政策:美國政府於2018年年初大幅下調了稅率,與此同時,也擴大了聯邦開支。從理論上講,企業稅率下調應有助於提振投資。賓夕法尼亞大學旗下的學術機構Penn Wharton Budget Model認為,雖然去年投資確實加速,但這完全歸功於油價飆升,油價的上漲促使企業進一步開採、抽取葉岩油。無論是財政刺激,還是油價飆升,這一幕都不太可能重演。事實上,接受《華爾街日報》調查的私營部門經濟學家估計,在2018年年中前後取得強勁表現後,第四季度美國經濟增速可能為2.6%,2019年第一季度增速可能為2.2%。雖然去年美國勞動力保持穩定增長,不過人口前景變得黯淡:2018年美國新生人口降至1987年以來最低。
 
這一切並不意味著全球經濟即將進入衰退。尤其是考慮到就業市場仍相當強勁:企業可能不願花錢投資,但仍在招工。即便如此,全球央行仍需謹慎行事:在全球低增長的背景下,哪怕只是稍稍收緊貨幣政策,都可能給經濟帶來長期、痛苦的影響。

來源: 譯者:Coral Zhong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