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多國央行競相"放水" "中國製造"非價格競爭力待考

中国证券网
2016-03-24 09:51

已收藏


匯率與全球貿易的話題站在了亞洲博鼇論壇2016年年會的聚光燈下,3月23日舉行的分論壇“貨幣貶值:為何不再是‘出口利器’”備受關注。參加博鼇論壇的多位嘉賓認為,目前全球範圍內正在掀起新一輪貨幣寬鬆潮,未來有可能會有更多央行加入寬鬆陣營。這種局面無疑會影響全球貿易生態,為世界貿易增添不少變數,也給我國外貿發展帶來不小的挑戰,考驗我出口的“非價格競爭力”。在此情況下,專家認為,我國提振出口的關鍵在於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外貿升級。

寬鬆 “放水”是否必然提振出口

近期,新一輪寬鬆潮又在全球範圍內掀起:瑞士、新加坡、俄羅斯等十多個國家的央行在年初都實施了降息等寬鬆政策,印度、埃及、秘魯、土耳其等國央行也先後不同幅度下調利率,歐洲央行全面下調利率啟動全面量化寬鬆,日本央行宣佈實施“負利率”之後,最新貨幣政策會議決定維持目前寬鬆貨幣政策不變。

有分析認為,儘管美國退出量化寬鬆,邁上貨幣政策正常化軌道,但在當前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不明、貿易增長低迷、各國通縮風險日益升溫的背景下,未來很有可能會有更多央行加入貨幣寬鬆的陣營。

多位專家認為,多國央行競相“放水”無疑會影響全球貿易生態。

標準普爾全球首席經濟學家保羅·謝爾德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匯率的變動受到資本流動、貿易等因素的影響,而貨幣政策只是影響一個國家匯率水準的諸多因素之一。他指出,在其它因素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發生變化,開始實施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就很可能導致該國貨幣貶值,這將會使得該國的出口更便宜、進口更貴,從而有助於該國經濟的再平衡,有利於促進國內生產。但是,出口和進口對短期的乃至中期的匯率變化並不十分敏感,也就是說,短期的匯率波動不會對國際貿易產生顯著的影響。

國家發展改革委學術委秘書長張燕生告訴記者,一個國家的貨幣貶值確實對本國的出口會起到刺激作用。比如日本實行負利率,這和量化寬鬆是類似的,相當於“放水”,貨幣就是貶值的,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導致中國對日本的出口下降,進口增加。

“不過,我們看到,一些匯率貶值的國家出口形勢依然不好,這說明有匯率以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張燕生表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也在分論壇上表示,貨幣貶值只是影響一個國家出口產品價格。不同國家的出口產品結構不同,出口價格彈性就不一樣。“日元貶值為什麼沒有刺激出口?這是因為日本產品主要不靠價格因素,人們買日本產品是因為它的品質。所以它的價格彈性比較小。但是對那些如果僅僅靠價格來競爭的,比如勞動密集型產品,其實貶值並不是沒有作用。”他表示。

世界銀行最新的研究表明,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各國出口產品中使用國外的原材料、零部件的比重日益上升,匯率的貶值提高了出口產品所使用的進口原材料成本的價格,部分抵消了最終出口產品的價格優勢,從而匯率變動對出口的影響顯著降低。

考驗 中國“非價格競爭力”面臨挑戰

多國量化寬鬆的政策無疑對我國出口的“非價格競爭力”是一個考驗。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在當前全球經濟減速壓力很大的背景下,儘管美國已經啟動一次加息但後續貨幣政策走向依然存疑,歐洲和日本的負利率政策導致量化寬鬆,這給我國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帶來新的不確定因素。

他表示,我國人民幣國際化正在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處在關鍵時期,穩外貿的壓力也很大,這些都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

在他看來,我國出口的“非價格競爭力”面臨巨大考驗。當前我國貿易體量已經是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又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向外轉移。貨幣貶值對我國出口的刺激效應已經遞減,我們也不會為了刺激出口讓人民幣貶值,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下,就必須加速提升我國出口產品的“非價格競爭力”。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在多國貨幣貶值的形勢下,我國具有國際業務的企業也需要及時做足技術上的準備。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說:“我們公司60%的銷售在海外,匯率的波動對我們企業的影響是很大的。尤其在過去幾年,日元、歐元對美元貶值比較大,人民幣去年也有一定調整。我們企業成立了專門的管理部門,也有一套相對完善的管理辦法,也請來一些國外的有經驗的人員,來管理、控制匯率波動風險。”

對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外貿升級

多位接受採訪的專家認為,我國提振出口的關鍵在於提高“非價格競爭力”,而提高“非價格競爭力”的關鍵又在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最好的辦法是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張燕生表示,我國出口部門的轉型面臨著缺人才、缺品牌、缺售後服務能力和管道、缺融資、缺經驗和能力等問題。我們需要幫助出口企業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模式,提高產品的檔次,使我們的外貿進入到轉型升級的良性迴圈軌道,這是最主要的。當然,這種轉型可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必須要給企業降成本,給企業補短板,幫助企業去杠杆。

白明指出,根本上要靠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一是夯實產業基礎,尤其是高鐵、核電、通信等高端製造產業;二是結合“一帶一路”戰略,拓展新的空間,三是加快推進自由貿易區戰略,與更多國家建立自貿區,減少與其他國家互利合作的門檻,提升貿易便利化水準,提升開放水準。此外,跨境電商等新業態也能帶來很多機會。

在隆國強看來,我國出口結構升級空間巨大。“我們有一些技術密集型產品已經開始形成國際競爭力。大家看到華為迅速崛起,成為移動通訊設備技術密集行業世界上第一大企。資本密集型產業國際競爭力迅速增強的話,人民幣還會繼續走強。這也是中國下一步產業升級的一個方向。”

滙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指出,展望今年,外需復蘇仍然遙遙無期,我國主要交易夥伴如美國 、歐盟等經濟增幅或將進一步走低,PMI中出口訂單指數等先導指標也反映外貿形勢依舊嚴峻。鑒於此,外貿穩增長的重點仍將在如何儘快促進需求恢復和優化供給結構上。相對匯率調控的高成本、低效果來說,加強貿易促進、拓展新興市場,推進外貿領域供給側的諸項改革,如改善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清除過剩產能,鼓勵企業創新等措施亦是提高效率,長短結合促發展的良策。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