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成就綜述

北京
2015-10-12 17:54

已收藏


這是輝煌的五年,這是奮進的五年。 "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內外複雜多變的環境,黨中央、國務院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審時度勢,克難攻堅,砥礪前行,有力實施宏觀調控,積極應對風險挑戰,加快結構調整步伐,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實現了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發展新局面: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國家統計局等部門近期發佈的資料顯示,9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8%,較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在連續下降4個月後再次小幅回升。

中國物流資訊中心分析師陳中濤表示,這一指數企穩回升,表明穩增長政策措施效應進一步顯現,經濟運行呈現緩中趨穩積極變化。

今年以來,面對下行壓力,中國經濟雖形有波動,但勢仍向好,上半年增速達到7%。

回顧"十二五"前4年,在世界經濟增長總體放緩、主要經濟體走勢分化背景下,中國把握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穩定宏觀經濟政策,同步擴大市場需求和有效供給,實現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2011年至201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2014年達到63萬億元,折合10.4萬億美元,占世界的份額達到13.3%,比2010年提高4.1個百分點。

--2014年我國人均GDP46629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10年增長33.6%。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由2010年的4300美元提高到2014年的7380美元,在上中等收入國家中的位次不斷提高。

--2014年末,我國鐵路營運里程、公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分別達到11.2萬公里、446.4萬公里、11.2萬公里。2014年高速鐵路運營里程突破1.6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2014年,我國製造業產值占全球製造業產值份額上升至25%,穩居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品中,我國有220種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國家統計局提供的資料顯示,2011年至2014年,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四分之一。今年上半年,這一貢獻率約為30%。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說:"我國已經站上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不僅是一個經濟大國,而是一個有影響的經濟大國。" 回眸這五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貫穿始終。

從農業看,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糧食產量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11連增",今年有望實現"12連增"。

從工業看,一手抓化解過剩產能,一手抓改善品質品質,以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為特徵的智慧製造成為新生力量。 從服務業看,2012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歷史上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今年上半年已佔據半壁江山。

從新興產業看,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提高到14.8%,產業高端化步伐明顯加快。

"經過近5年的努力,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人民滿意、社會認同、世界矚目。"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甯吉喆說。

改革新動能: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對外開放縱深拓展

近日,我國第一個按照"准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測算的省級電網獨立輸配電價體系,正式落地內蒙古西部電網。這一舉措不僅能為蒙西電網大工業降低20多億元電價成本,更為電力市場化改革創造了條件。

以輸配電價改革為抓手的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破冰",為我國改革發展增添了最新注腳。 "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用改革破除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決定後,圍繞"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這一核心,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相繼出臺,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源。

--簡政放權釋放紅利。本屆政府成立以來至今,已取消和下放586項行政審批事項,提前完成取消和下放三分之一以上審批事項的預定目標;通過連續兩年修訂政府核准的投資專案目錄,中央層面核准項目累計減少了76%;工商登記實行"先照後證",前置審批事項85%改為後置審批。

--創新驅動打造動力。創業創新扶持政策體系初步建立,"雙創"蓬勃發展,市場主體開辦新企業、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的速度加快;科技創新逐步成為發展內生動力,科技創新投入大幅增長,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市場化改革催生經濟活力。審議通過《關於實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的意見》,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審議通過《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藥品等一批商品、電信等絕大多數服務總計近60項政府定價項目陸續放開,成品油、天然氣、鐵路運輸等領域價格市場化程度顯著提高;出臺《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國企改革大幕展開。

--重點領域改革持續發力。審議通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預算管理制度和稅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存款利率和匯率浮動區間擴大,民營銀行試點邁出新步伐;"滬港通"試點啟動,外匯儲備、保險資金運用範圍拓展。

--以開放促改革拓展發展新空間。《關於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對外發佈,"一帶一路"戰略和國際產能合作逐步走向深入,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

甯吉喆說:"一批帶有頂層設計性質的改革方案相繼出臺,一批具有標誌性、關鍵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陸續推出,一些多年想改未改的重要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為經濟社會發展釋放了大量制度紅利。"

民生新福祉:堅持公平包容共用,發展成果惠及人民 對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建華區居民劉美娟來說,剛剛過去的"十一"令她難忘,這是她與6000多個棚改戶在新居度過的第一個國慶日。

棚戶區改造不僅讓劉美娟和鄰居們住上了新房子,還解決了他們的就業難題。齊齊哈爾市在推進棚戶區改造同時,配套建設了汽配城、傢俱建材城、農貿市場等系列工程,將創造就業崗位近3萬個。

安居和樂業,這是百姓的樸素願望。保障和改善民生,這是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把經濟增長建立在就業基礎穩定、收入同步增長的基礎上,不斷健全以公共服務為核心的民生保障制度,增投入、補短板、兜底線、織密網,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將財政收入用於民生的比例提高到70%以上,持續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準,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2014年末全國就業人員達到7.7億人,比2010年末增加1148萬人,城鄉就業比較充分,就業品質逐步提高;

--2011年到2014年,全國已開工建設保障房3230萬套,到今年年底將合計開工建設3970萬套;

--"十二五"前4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5%,快於GDP增速,收入差距逐漸縮小;

--2014年末,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比2010年末增加4561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達到4965萬人,比2010年末增加350萬人。

"隨著經濟發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化,廣大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一系列問題不斷得到解決,持續深化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中央黨校教授趙振華說。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把扶貧工作擺到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度、寬領域、多層次向前推進。2013年和2014年,我國連續兩年完成減貧1000萬人以上的目標任務。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雲說:"儘管有經濟下行、就業難度加大等壓力,但按趨勢判斷,今年再完成減貧1000萬人的目標有望實現。"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

展望未來,我國經濟發展依然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即將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對"十三五"時期發展作全面部署,全國各族人民必將萬眾一心,向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闊步向前。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