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分析報告:河北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面臨三大難題

石家庄
2015-10-12 15:38

已收藏


記者日前在石家莊、保定、秦皇島等地調研時瞭解到,隨著近年來創新環境的不斷改善,河北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主體不斷增多,但由於創新人才缺乏保障、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低、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等三大原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創新活力的釋放。

――待遇低、空間小 創新人才留不住

記者在採訪時瞭解到,技能型人才不足、人員流動性大,是河北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一方面,公司很難招到合適的創新型人才;另一方面,由於中小企業工資待遇低、發展空間小,人才流動性較大。

石家莊晨曦萬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專注于虛擬增強現實技術以及三維互聯網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擁有員工30多人,其中科研人員17人。"我們想要的人才到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能獲得2萬元的月薪,而我們最多能給到8000元。所以這幾年,想要的人才招不到,招來的人又普遍存在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心理。"公司負責人周旭傑說。

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中小企業的招人難題。河北師範大學軟體學院院長李文斌說:"我們學院60%-70%的畢業生都選擇到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進入百度、阿裡巴巴、騰訊等發展空間較大的知名企業。即使有學生留在當地,也都會選擇事業單位或科研院所,到中小企業就業的學生較少。" 除了引入人才難,河北中小企業還存在人才留不住的問題。

保定市潤利節能環保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節能環保技術研發為核心的經濟實體,員工60人,其中科研人員38人。"我們需要的是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新人進來需要一個漫長的培養過程。當他們學有所成,會考慮到更高的平臺,能留下長期工作(三年以上)的只有60%左右,所以公司常常面臨重新招工、重新培養的問題。"潤利節能環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彬說。

記者瞭解到,由於缺乏制約人才隨意或惡意跳槽的有效手段,不少企業在對人才的培養和使用上存在顧慮。對於新入職的技術人員,不敢讓其過早參與核心工作,不願投入過多的財力物力進行培養。"尤其是高校畢業生,很少能夠死心塌地在一個小公司長期工作。如果他們跳槽到競爭對手公司,將給我們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威脅。"徐彬說。

――積極模仿、消極創新 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低

記者在採訪時瞭解到,由於市場監管不到位、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低,企業之間相互模仿、相互侵犯智慧財產權的現象較為普遍,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企業創新環境,影響企業創新積極性。 秦皇島龍駿環保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生物基可降解材料領域,集技術研發、規模化生產和市場行銷為一體的專業化公司。

這個公司的董事長支朝輝說:"公司建立前期已經申請國家專利3項。可專利技術資訊一經公開,市場上很快出現大量仿製產品。這使我們進行研發和申請專利的積極性受挫。" 據瞭解,中小企業智慧財產權尤其是專利權受到侵犯的情況比較普遍。由於市場監管主體不明確,企業維權時不知尋求哪個部門的幫助。加上維權成本高、週期長、結果不確定等原因,不少企業選擇放棄維權,侵權糾紛往往不了了之。

河北安達方正律師事務所律師高和平說:"侵犯智慧財產權僅僅依靠司法處理,具有一定的滯後性。侵權的賠償金額需要參考侵權企業的利潤,在取證、訴訟期間,侵權行為不能得到及時制止。針對這種情況,最好是加強行政執法,讓侵權行為及時終止,然後再從法律上進行打擊。" 如果企業創新得不到應有的回報,侵權行為得不到應有的打擊,企業創新的能力和動力必將受挫。長此以往,抱有僥倖心理的企業會增多,積極模仿、消極創新的現象會更加普遍。"與其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搞研發,不如模仿市場上熱銷的產品,同樣可以得到豐厚的利潤。"一家企業的負責人說。

――政策落實不到位 服務能力待提升

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不僅可以有效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而且可以為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不竭動力。近年來,圍繞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從中央到地方先後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但記者在走訪時瞭解到,一些企業反映"政策疲軟",企業受益面小,政府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首先體現在宣傳普及不夠,使得很多企業不瞭解相關政策,很多本可以受益的企業卻得不到相應幫扶。據河北省工商業聯合會發起的調查問卷顯示,中小企業中瞭解國家和地方支援技術創新政策的不超過20%。 其次,企業反映在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方面,各地的落實情況不夠樂觀。"自公司成立以來,我們已申請到10余項國家專利。但在申請政府貼息貸款時,卻由於種種原因申請失敗。有時候,有專利沒關係的企業得不到支持,而那些有關係沒專利的企業,卻可以通過購買專利獲得補貼。"周旭傑說,政策應更加公開、透明和科學,真正地貫徹落地,突破小利益群體的局限。

此外,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弱,資源整合能力有限,很難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獨立開展技術創新。因而,除資金扶持外,還需要社會化服務體系保障。有關業內人士建議,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專業性、應用性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技術服務。 "推進公共科技資源分享,鼓勵和引導科研單位、大專院校面向民營企業全面開放重點實驗室、研發中心等技術機構。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強創新高校和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機制,既能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的壓力,提高民營企業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的水準。"李文斌說。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