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業內獲悉,目前財政部等相關部門正在計畫推動部分地區開展PPP專案績效評價試點,在此基礎上,研究修訂PPP專案績效管理辦法。這被業內視作推動PPP下一步規範發展的核心,“績效”將成為PPP未來發展的關鍵字。
財政部PPP中心的最新資料顯示,今年以來落地項目淨增229個、投資額2825億元;落地項目累計4920個、投資額7.5萬億元,落地率56%。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PPP研究所專家卓識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經過近五年的發展,至今PPP已有超7萬億規模的專案落地,常規來講,經過18個月至24個月建設週期,現在都進入到運營環節,開始涉及財政支出的預算安排。“也就是說,對專案進行績效評價已經到了關鍵節點。”卓識指出。
“從2014年到2018年PPP大規模推進了近五年,現在已經進入實施階段,包括績效管理在內的合同管理已經成為各地實施機構面臨的中心工作。”大岳諮詢總經理金永祥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與選擇社會資本階段相比,這個階段的工作任務涉及多方利益,無疑更加艱巨。“只有績效管理到位了,多年來各界對PPP的期待才能變成現實。績效管理是關係到PPP成效的工作,只有幹得好才是真的好。”
金永祥說,近期的一個實際例子也說明了當前“績效管理”在PPP領域的熱度:“前一段主辦的一個績效管理培訓,原定100人的規模,報名達到1300人。而這次培訓也是客戶主動提出來的,他們有非常迫切的要求。”
業內專家指出,2014年以來,國務院、財政部、發改委等在一些檔中提到對PPP績效管理工作的要求。2018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將PPP專案績效管理納入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的範疇。不過,具體實施層面還缺少操作性指南,亟須出臺相關指導性文件,以指引績效管理工作。
金永祥告訴記者,事實上,從20多年前PPP進入中國就一直有“績效管理”的影子,比如說早期的污水治理PPP就是按照績效付費的,但是“績效管理”這個概念明確提出來是近幾年的事,有關文件中提到過,具體如何在PPP做績效管理還沒有具有約束性的政策細則檔。
當前,各地出於需要已經在嘗試一些探索。以山東為例,繼2017、2018年相繼開展“項目落地年”和“規範管理年”活動之後,日前,山東省財政廳印發《關於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績效管理年”活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明確提出開展績效管理年活動,對PPP模式加強績效管理,對入庫之日起一年內無任何實質性進展的項目,將予以退庫。
記者瞭解到, 目前財政部等相關部門正在計畫推動部分地區開展PPP專案績效評價試點,在此基礎上,研究修訂PPP專案績效管理辦法。
卓識表示,一條可行的路徑是,在試點區域先行先試,通過試點實現區域不同層級的政府部門的體系聯動、部門聯動,從事前決策、事中運營、事後產出等進行探索,提供先行先試的地方經驗,繼而總結複製經驗、分步實施,走向全國推廣。
他同時也建議,從兩個維度進行評價,一是財政預算支出的評價,二是項目本身涉及到的行業,二者有區分的同時也高度統一。卓識表示,應當對強制使用PPP模式的垃圾和污水領域先行先試,制定較為成熟的績效考核暫行管理辦法和相應的評分辦法、參考指標,逐一覆蓋到所有行業。此外,考核要從宏觀要義出發,從保障更好更高效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供給角度,結合行業的專業指標和參數,適量考核,應注重專案中長期的運營的穩健性。
另外,規範發展和績效管理正成為PPP未來走向的關鍵字。值得關注的是,根據財政部PPP中心披露的資訊,按照PPP專案庫“能進能出”原則,2019年1至2月各省級財政部門審核同意的地方主動退出管理庫專案共44個。這些專案不再採用PPP模式實施和管理,財政部門不得再按PPP政策和制度違規安排支出。
“PPP作為有效的融資方式和先進的管理模式,成為中央和地方各級部門推行政策落地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有力抓手,成為專案落地的可選擇性操作之一,成為常態。”卓識說,在此基礎上,當前PPP步入了需要規範調整、鞏固提高再發展的階段。一部分有現金流流入的專案,依然是各部門各行業力推的模式。
“可以說,2018年PPP在經歷了4年高速發展後,進行了深度調整。從我們業內的感覺來看,2018年7、8月應該是穀底,此後一直有回暖,預計2019年會比2018年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金永祥說。(記者 孫韶華 實習生 馬曉月)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