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更多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引進積極股東
郭晨凱 製圖
效益增長創歷史最好水準、重大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成果豐碩、國企改革三年行動70%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在“十四五”開局年,中央企業交出了一份亮麗成績單。
記者從國務院新聞辦1月19日舉辦的2021年央企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上瞭解到,2021年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6.3萬億元,同比增長19.5%;實現淨利潤1.8萬億元,同比增長29.8%,均創下歷史最好水準。
展望國資委2022年重點工作,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今年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高品質發展,突出抓好穩增長,決戰決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強化企業科技創新,優化國有資本佈局,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保障作用,為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作貢獻。
2021年淨利潤創歷史最佳
彭華崗介紹,2021年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6.3萬億元,同比增長19.5%,兩年平均增長8.2%;實現利潤總額2.4萬億元、淨利潤1.8萬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0.3%和29.8%,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14.5%和15.3%。年初制定的營業收入利潤率、研發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和資產負債率目標全面完成。
中央企業的運行效率在2021年得到大幅提升。據介紹,2021年中央企業利潤率為6.8%,同比提升0.6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均達到69.4萬元,同比增長17.5%;百元營業收入支付的成本費用為94元,同比下降0.9元;年末資產負債率為64.9%,完成年初制定的控制在65%以下的目標。
研發層面,2021年中央企業的總研發經費投入為9045.9億元,同比增長16.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包括房地產投資)3.2萬億元,同比增長10.1%。新能源汽車、北斗、電子商務、區塊鏈等一批數位協同創新平臺落實落地,新能源、5G應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佈局的力度加大。
新一輪央企整合在路上
剛剛過去的2021年,中央企業在重組整合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彭華崗介紹,在戰略重組方面,國資委將聚焦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發展、建設製造強國等國家戰略,按照“成熟一戶、推進一戶”的原則,穩步推進鋼鐵等領域的重組整合,在相關領域適時研究組建新的中央企業集團。專業化整合方面,國資委將以業務做強做精為目標,以優勢企業為主體,積極推動糧食儲備加工、港口碼頭等領域的專業化整合,切實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從整體思路看,國資委將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深化對相關行業、企業的系統性研究,圍繞產業結構性矛盾突出、同質化競爭嚴重、創新資源分散的行業和領域,統籌規劃重組整合的總體目標方向和重點任務,有計劃、有步驟、有節奏地穩步推進,將各項工作做實做細、走深走實。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年內收官
“年底我們盤了盤帳,應該說完成了70%的目標任務。”彭華崗如是介紹國企改革三年行動。
資料顯示,中央企業2021年通過市場化方式,實施混改的項目超過890項,引入社會資本超過3800億元。與此同時,中央企業在引進各類社會資本開展合資合作的同時,也從加強產業鏈合作、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出發,通過市場化方式開展對民營企業的參股投資。截至目前,中央企業累計對外參股企業超過6000戶。
對於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年的任務安排,彭華崗介紹,國資委將聚焦重點難點抓攻堅,全面落實中央企業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党的領導各項要求,建設專業盡責、規範高效的董事會,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在各層級子企業落深落實,對關鍵核心技術人才實行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激勵制度,推動混合所有制企業深度轉換經營機制。
彭華崗還單獨談到了“推進更多國有持股超過50%的上市公司引進積極股東持股5%以上”這一任務,稱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東持股比例普遍較高,希望國有上市公司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進一步提高治理水準,通過發揮各方面的協同作用,促進上市公司提高核心競爭力。
“兩增一控三提高”穩字當頭
“2022年央企經營發展的整體目標是‘兩增一控三提高’。”彭華崗介紹,“兩增”是利潤總額和淨利潤增速要高於國民經濟增速;“一控”是資產負債率要控制在65%以內;“三提高”是營業收入利潤率要再提高0.1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再提高5%、研發經費投入要進一步提高。
彭華崗表示,今年要堅持把穩增長、防風險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突出主責主業,壓實保值增值責任,增強效益增長的穩定性、可持續性。落實企業防風險主體責任,健全完善企業內部監督體系,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底線。同時,要充分發揮央企作用,全力以赴穩運行、穩供應、穩暢通,助力國民經濟運行。
彭華崗強調,2022年要堅持強實業興產業、促進經濟迴圈和產業鏈暢通。各央企要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提升初級產品特別是初級能源供給保障能力,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協同發展。此外,中央企業還將科學推進“雙碳”工作,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