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資訊

一年13家謀劃撤離 港股公司私有化浪潮來襲

中国证券网
2019-11-06 09:47

已收藏


港股又現私有化案例。近日,華地國際控股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兼董事會主席陳建強建議以協定安排方式私有化,每股作價2.3港元,較停牌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1.41港元溢價約63.1%。受此消息影響,華地國際控股11月4日複牌後大幅高開,2個交易日股價累計漲幅超50%。

據上證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11月至今,已有13家港股公司宣佈獲股東提議私有化。港股分析人士認為,這一年間的港股私有化浪潮一方面與市場整體投資氣氛、估值及交投轉弱有關,另一方面是部分企業出於控股股東資產整合運作的需求。

部分公司高調私有化

“私有化價格為2.30港元,高於公司近4年的最高收市價。”華地國際控股在宣佈私有化的公告中提到。在今年11月4日之前的過去4年裡,華地國際控股股價最高為2.1港元。

控股股東高溢價私有化的消息公佈後,推動華地國際控股的股價創下2016年以來的新高。11月4日,華地國際控股股價一度漲至2.16港元。截至11月5日收盤,華地國際控股報收於2.15港元,2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達52.48%。

資料顯示,華地國際控股是一家以泛長三角地區為戰略重心,專注於零售連鎖領域投資和管理的企業。該公司同時經營百貨與超市業務,網點佈局跨江蘇、安徽、浙江三省的近20個城市。2018年,華地國際控股實現營收46.08億元人民幣,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約4億元人民幣。

最近,獲股東高調私有化的港股公司並非華地國際控股1家。僅10月份,就先後有2家港股公司公佈將私有化——中航國際控股、大昌行集團。前者控股股東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下稱“中航國際”)擬以每股9港元,較宣佈私有化前1個交易日收盤價溢價29.12%,收購公司全部已發行H股;後者獲大股東中信股份旗下中信泰富溢價37.55%要約收購。

據記者梳理,“股份流通量較低”“股價較資產淨值有折讓”“難以滿足融資需求”是上述欲高溢價離場的港股公司的普遍特徵。大昌行集團公告稱,鑒於自2015年6月以來的公司股價較綜合資產淨值有所折讓,大昌行已基本失去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所應有的融資功能。

“低估值是大多數資金充裕的大股東私有化的誘因。”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表示。

私有化佇列頻現國企身影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11月至今,已有13家港股公司宣佈獲股東提議私有化。

顏招駿表示,港股公司私有化一方面是因為股價長期未能反映實際價值,難以在二級市場再融資發展;另一方面,大股東認為企業在私有化後方便重整業務,以便日後再上市融資。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13家欲私有化的企業中,頻現內地國企的身影,比如中航國際控股、中國電力清潔能源、華能新能源、哈爾濱電氣等。

中航國際控股表示,私有化有利於公司簡化公司架構、縮短管理鏈條、提升運營效益及節省成本,同時可實現公司控股股東中航國際、中航深圳及公司的相關資產及負債全面整合,達成協同效應。

類似案例還有華能新能源和哈爾濱電氣。9月份宣佈啟動私有化計畫的華能新能源表示,私有化將有助於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能集團”)及公司的業務整合,令華能集團在支持公司未來業務發展方面更具靈活性及效率。國泰君安國際表示,統籌發展新能源或是華能新能源欲私有化的主要動因。

不過,想要從二級市場撤離也並非易事,港股市場不乏私有化失敗的案例。比如,哈爾濱電氣的私有化計畫就因H股收購要約有效接納數不足90%,以失敗告終。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