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MSCI引入海外“活水” 指數投資捕捉“入摩”機會

中国财富网
2018-04-02 11:44

已收藏

讓時間的鐘擺倒退至2017年6月21日,備受期待的A股闖關MSCI指數結果揭曉,中國A股222只大盤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入摩”成為A股市場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推動海外投資者增加對A股股票的配置,將有助於中國資本市場生態的優化。

引入海外“活水” 長期利好A股市場

A股加入MSCI的重大意義之一在於引入海外“活水”。MSCI是全球成熟的指數編制公司,根據MSCI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約12.4萬億美元的資金在跟蹤MSCI指數進行投資。預計“入摩”初期將為A股市場帶來70-120億美元的增量資金,中長期則預計有超3000億美元的海外資金入場。

目前,從全球市場角度而言,A股還處於估值窪地,市盈率遠低於國際市場。據彭博測算,全球發達市場平均的MSCI指數市盈率為17.60,而預計2018年MSCI中國市盈率僅為13.30。

增量資金的紛至遝來,無疑將明顯提振市場情緒,而從歷史資料分析,“入摩”更預示著可期的收益。據統計,新興市場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一年,近70%的概率會取得正收益,平均收益高達26.9%。具體到受益品種,投資理念較為成熟的海外資金,會更傾向於選擇資訊披露規範、公司治理規範、業績穩定性好的價值藍籌股。

海外“活水”的涵義,除了增量資金外,還包括引入海外成熟的機構投資者,從而改變中國A股市場當前以小散戶為主且易於波動的現狀,均衡市場風險的結構偏好,使得市場更加理性,達到更好的資源配置效果。從長期來看,將有利於A股市場進入國際資本配置體系、投資風格更趨理性、市場機制與制度不斷完善。

借力指數投資 捕捉“入摩”機會

為了動態反映A股股票納入MSCI過程,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MSCIChinaAInclusionIndex)於2017年10月23日正式發佈,其對於A股市場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及足夠的寬度,樣本空間更注重流動性、納入標準強調可投資性、賦權方法強調國際買賣、成份股維護更加頻繁,是國內外市場都會高度關注的一隻指數。在納入初期,A股部分約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0.73%的權重,根據中銀國際保守測算,未來A股股票在MSCI新興市場權重將達到9%、MSCI亞洲市場達到10%、全球指數中的權重達到1%。

該指數成份股均為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A股股票。在佈局上,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涵蓋了A股市場眾多優質大盤藍籌股,主要集中在A股主機板大市值的金融、地產、消費和科技四大板塊的行業龍頭,將是未來外資流入的主要標的。在2017年大藍籌行情下,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展現出良好的收益能力,根據統計顯示,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2017年漲幅達22.60%,在市場中名列前茅。

對於投資者來說,針對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通過指數化投資,如ETF可以有效地捕捉“入摩”所帶來投資機會。無論對於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而言,股票ETF都是高效的投資工具。股票ETF對標的跟蹤誤差小、組合透明度高、交易便利且費用較低,是投資者進行大類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

回溯國內股票ETF發展歷程,2004年國內首檔股票ETF發行,相較於國際市場起步雖晚卻發展迅猛。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底,股票ETF產品的數量已達到128只,市場規模約2200億元。但國內股票ETF規模占比僅有35%,而國際市場股票ETF產品規模占比卻超80%,佔據絕對主導地位,從國際發展趨勢來看,該類型產品在國內將具備巨大發展空間。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