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6月21日A股正式被納入MSCI指數以來,國內公募基金開始加大MSCI指數產品線佈局力度。
資料顯示,今年已有建信、南方、華安、平安大華、景順長城、創金合信等6家公募上報了11只跟蹤MSCI系列指數基金,加上2015年2月就已經成立的國內首只MSCI指數基金——華夏MSCI中國A股ETF,未來MSCI系列指基將在國內市場迎來大擴容。
6家公募上報
11只MSCI系列指基
進入12月份以來,建信、南方等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加入了申報MSCI指數基金的行列。
證監會官網資料顯示,建信基金已經在12月4日發起了“建信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產品的註冊申請,證監會已經接收到相關申請材料;而在更早的12月1日,南方基金也發起了“南方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的註冊申請。
除了12月份最新上報的兩隻MSCI指數基金外,目前還有創金合信、景順長城、華安、平安大華等4家公募上報的9只MSCI系列指基陸續獲得受理,並悉數經過第一次意見回饋。
按照證監會針對公募基金募集申請的簡易程式流程,公募基金產品申報一般要經過受理、審查和決定三個主要環節,其中審查階段又分為兩次回饋意見並要求針對相關情況予以說明。
從最新公示的公募基金募集申請核准進度來看,今年以來最早提交申請材料的“創金合信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發起式基金”已經於9月4日獲得受理,並在9月20日開始第一次回饋意見。
截至目前,今年已經累計有6家公募上報了11只跟蹤MSCI系列指數的公募產品。從產品類型看,有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也有MSCI中國A股低波動ETF,還有MSCI港股通低波動ETF。
華北一位大型公募量化投資部負責人表示,隨著MSCI指數納入中國A股,將為A股市場國際化和產品豐富性帶來更多機會。而MSCI指數體系包含了國家指數、綜合指數、境內以及非境內指數,MSCI為A股還專設了指數,目前各家公司爭相佈局MSCI系列指數,這將有利於各家公募發揮自身優勢,填補國內公募產品在這一領域相對稀缺的局面。
投資者培育任重道遠
作為市場上現存的帶有“MSCI”字樣的基金,也是國內首只MSCI指數基金,華夏MSCI中國A股ETF是華夏基金早在2015年2月12日佈局的。截至今年三季報,該基金的規模為4.12億元。從業績來看,截至12月5日,該基金今年以來回報率達18.16%。
從半年報披露的持有人結構看,該基金頗受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青睞,機構投資者持有9280.96萬份,占比24.58%,華夏MSCI中國A股ETF聯接持有26.31%的份額,個人投資者也擁有49.11%的持有比例。
在上市基金前十名持有人中,既有廈門市擔保有限公司、深圳博普科技有限公司等機構客戶,也有“中郵創業基金-華夏銀行-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達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客戶資金(交易所)”等同業資管產品。
據記者瞭解,持倉26.31%的華夏MSCI中國A股ETF聯接基金對接的是銀行管道的資金,不少機構投資者在佈局MSCI指數基金方面已經有所試水。
談及不同公募佈局同一MSCI指數的現象,華北上述大型公募量化投資部負責人認為,一方面,從此前國內指基管理經驗看,各家公司針對指基的管理模式和產品規模各有不同,對接的也是不同管道的客戶;另一方面,從首只產品管理規模看,即便加上個人、銀行和互聯網管道等非交易所管道對接過來的資金形成的聯接基金,這類產品規模也不是太大,目前不論是機構還是個人投資者都還在繼續深化認識和培育的階段。
“這個市場還在起步階段,遠沒有達到飽的程度。”上述量化投資部負責人稱,“一些公募是發起式成立MSCI中國A股系列指數,這也說明這一市場需要培育,公募選擇先成立基金再慢慢去運作。隨著市場上公募產品的增多和宣傳推廣的擴大,行業可以把這一市場一起做大做強。”
資料顯示,今年已有建信、南方、華安、平安大華、景順長城、創金合信等6家公募上報了11只跟蹤MSCI系列指數基金,加上2015年2月就已經成立的國內首只MSCI指數基金——華夏MSCI中國A股ETF,未來MSCI系列指基將在國內市場迎來大擴容。
6家公募上報
11只MSCI系列指基
進入12月份以來,建信、南方等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加入了申報MSCI指數基金的行列。
證監會官網資料顯示,建信基金已經在12月4日發起了“建信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產品的註冊申請,證監會已經接收到相關申請材料;而在更早的12月1日,南方基金也發起了“南方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的註冊申請。
除了12月份最新上報的兩隻MSCI指數基金外,目前還有創金合信、景順長城、華安、平安大華等4家公募上報的9只MSCI系列指基陸續獲得受理,並悉數經過第一次意見回饋。
按照證監會針對公募基金募集申請的簡易程式流程,公募基金產品申報一般要經過受理、審查和決定三個主要環節,其中審查階段又分為兩次回饋意見並要求針對相關情況予以說明。
從最新公示的公募基金募集申請核准進度來看,今年以來最早提交申請材料的“創金合信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發起式基金”已經於9月4日獲得受理,並在9月20日開始第一次回饋意見。
截至目前,今年已經累計有6家公募上報了11只跟蹤MSCI系列指數的公募產品。從產品類型看,有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也有MSCI中國A股低波動ETF,還有MSCI港股通低波動ETF。
華北一位大型公募量化投資部負責人表示,隨著MSCI指數納入中國A股,將為A股市場國際化和產品豐富性帶來更多機會。而MSCI指數體系包含了國家指數、綜合指數、境內以及非境內指數,MSCI為A股還專設了指數,目前各家公司爭相佈局MSCI系列指數,這將有利於各家公募發揮自身優勢,填補國內公募產品在這一領域相對稀缺的局面。
投資者培育任重道遠
作為市場上現存的帶有“MSCI”字樣的基金,也是國內首只MSCI指數基金,華夏MSCI中國A股ETF是華夏基金早在2015年2月12日佈局的。截至今年三季報,該基金的規模為4.12億元。從業績來看,截至12月5日,該基金今年以來回報率達18.16%。
從半年報披露的持有人結構看,該基金頗受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青睞,機構投資者持有9280.96萬份,占比24.58%,華夏MSCI中國A股ETF聯接持有26.31%的份額,個人投資者也擁有49.11%的持有比例。
在上市基金前十名持有人中,既有廈門市擔保有限公司、深圳博普科技有限公司等機構客戶,也有“中郵創業基金-華夏銀行-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達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客戶資金(交易所)”等同業資管產品。
據記者瞭解,持倉26.31%的華夏MSCI中國A股ETF聯接基金對接的是銀行管道的資金,不少機構投資者在佈局MSCI指數基金方面已經有所試水。
談及不同公募佈局同一MSCI指數的現象,華北上述大型公募量化投資部負責人認為,一方面,從此前國內指基管理經驗看,各家公司針對指基的管理模式和產品規模各有不同,對接的也是不同管道的客戶;另一方面,從首只產品管理規模看,即便加上個人、銀行和互聯網管道等非交易所管道對接過來的資金形成的聯接基金,這類產品規模也不是太大,目前不論是機構還是個人投資者都還在繼續深化認識和培育的階段。
“這個市場還在起步階段,遠沒有達到飽的程度。”上述量化投資部負責人稱,“一些公募是發起式成立MSCI中國A股系列指數,這也說明這一市場需要培育,公募選擇先成立基金再慢慢去運作。隨著市場上公募產品的增多和宣傳推廣的擴大,行業可以把這一市場一起做大做強。”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