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內地資金再掀南下投資熱潮 爭奪港股話語權

中国证券网
2017-01-10 09:37

已收藏


近期,內地資金掀起了新一輪的南下投資熱潮。接受中國證券網採訪的多位香港市場人士預測,未來3年至5年,內地投資者交易占比將超過50%,外資全面掌握港股話語權的局面將被打破。而隨著上市公司結構和投資者結構相匹配,在香港上市的內地優質企業的估值將迎來重估。

內地資金攪動港股市場

近期,內地資金掀起了新一輪的南下投資熱潮,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已經連續13個交易日實現單日淨買入,累計淨流入資金236億港元,部分交易日的單日淨流入超過30億港元,其中2016年12月30日的淨流入額超過了60億港元,僅次於2016年9月9日創出的年度最高紀錄64億港元。

與以往幾次內地資金南下熱潮不同的是,本次港股通資金買入對象較為集中,經常出現近一半的買盤集中在一個股票上的情況,這使得部分港股藍籌股單日的成交額中來自港股通的成交額占比甚至超過50%,其股價走勢也被港股通資金所主導。

以建行H股為例,在2016年最後四個交易日裡,該股獲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分別斥資19億港元、32億港元、19億港元、50億港元買入,分別占當日滬港通下的港股通總買盤的43%、52%、42%及68%。由於“火力”集中,雖然有外資機構緊急組織反擊,建行H股股價仍在短短數個交易日內被拉高近一成,與A股的差價收窄至5%以內。

近期股價走勢脫離了外資機構掌控的個股並不少,如中信銀行H股、中國銀行H股、工商銀行H股、豐盛控股等,受內地資金南下掃貨影響,這些股票在過去幾個交易日裡普遍都有不錯表現。

“滬港通資金對一些個股(多為中資股)的估值,已經在起主導作用。” 南華金融首席策略師岑智勇認為,“由於內地投資者在調研時有優勢,對中資股更瞭解,在一些中資股以及一些外資沒有覆蓋的股份上,未來內地資金都有機會掌握話語權。”

儘管港股市場目前依然是以外資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但擁有超過22年基金管理經驗的香港南方東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王志華,已經敏銳意識到,內地資金未來在港股市場中將會發揮越來越多的主導地位,特別是在一些海外投資者關注度不高的中小盤的成長股中,這個趨勢將更明顯。

話語權之爭才剛開始

王志華表示,“滬港通開通後,內地投資者占比是在加速上升的,尤其是在2015年和2016年。我們預計未來內地投資者在港股市場的占比每年至少提升十個百分點。隨著內地投資者對於港股市場逐步熟悉,未來3年港股市場的投資者中,內地投資者占比有望從目前的不到20%上升至50%至60%。”

根據港交所的資料,2008年內地投資者在港股市場的交易占比是3%,2009年至2012年這個比例都是4%,2013年和2014年是5%,2015年內地投資者占比是9%,市場人士預計,2016年將上升至20%左右。

“雖然目前尚未出現內地資金和外資全面爭奪整體話語權的情況,只是在個別內地和海外投資者觀點不一的股票上,部分話語權已暫時落在內地港股通投資者手中,”香港資深金融及投資銀行家溫天納也指出,“在未來3年,估計港股市場內地投資者的交易占比將逐步增至五成或以上,香港市場的估值將會提升,未來港股與滬深兩地市場估值接軌的力度將日益加大。”

王志華指出,在滬港通開通前,很多港股上市的內地公司估值水準有一個天花板,就是10倍至15倍的市盈率水準,很難突破15倍市盈率這個上限。但是情況在2014年以後發生了變化,部分上市公司的估值水準已經在向A股市場靠攏,這背後就是內地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推動的結果。

“目前,港股所有上市公司中,內地上市公司占全部香港上市公司數量已經超過50%,市值占比則接近70%。但是從投資者結構看,海外機構投資者占了主要部分,來自內地投資者貢獻的交易額只占到了港股交易額的不到20%。上市公司結構和投資者結構不匹配,造成了港股市場來自內地的上市公司被嚴重低估。” 王志華說。

王志華稱,滬港通開通後的兩年時間裡,港股通一共有5個時間段裡出現過連續20個交易日以上單日淨買入的情況,目前可能正在經歷“第六個”。目前內地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保險資金都在加大港股投研的力度和相關產品的設計、報批。目前內地發行的滬深港公募基金產品的總規模已超過400億人民幣,相信此類產品規模的增長速度未來還會進一步加快。

事實上,接受中國證券網採訪的多位香港市場人士都預感,伴隨著內地資金南下爭奪建行H股等大藍籌股的定價權,未來3年至5年,港股上市的內地優質企業的估值水準將從目前嚴重低估恢復至合理水準。

而瑞銀證券H股策略分析師陸文傑則指出,現在外資機構在分析個股和港股市場走勢時,已不得不把中國內地投資者的因素考慮進來。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