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貨幣

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 結構性存款或迎“真假”考驗

中国证券网
2020-03-19 10:34

已收藏

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之下,對保本理財有替代作用的結構性存款可能會迎來一次“真假”考驗。

  儘管17日三個月期美元Libor(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出現2008年以來的單日最大漲幅,但隨著美聯儲注入流動性的預期仍在,市場預計Libor仍可能下行。有銀行資管人士昨日向上證報記者表示,美元Libor已持續多日在1%以下,如果向下至0甚至為負,市場上掛鉤美元Libor的那些假結構性存款產品,就要弄假成真“被動觸發”行權,“假結構”就此變成“真結構”。

  假結構變真結構?

  結構性存款,是在普通存款基礎上,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於遠期、掉期、期權或期貨等),將投資與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商品價格、信用、指數及其他金融類或非金融類標的物掛鉤的金融產品。

  由此可見,結構性存款涉及衍生品投資,存在一定投資風險。這類存款理論上收益浮動,但銀行仍可通過設置寬鬆的觸發條件,實質是以固定利率進行兌付。這也是市場上所稱的“假結構產品”之一。

  以某股份行最近發售的一款6月期結構性存款產品為例,其浮動利率根據美元一個月Libor表現確定,保底利率為1.65%,浮動利率範圍為0或2.15%。其參考區間是美元一個月Libor小於或等於5%,如到期觀察日美元一個月Libor突破5%,則浮動利率部分為0%(年化),如果未能突破則為2.15%(年化)。

  但現實是,短期內Libor基本不可能突破5%,這一結構被觸發行權的可能性很低,因此這一結構性存款產品實則被鎖定為固定利率,年化收益率為3.8%(最低1.65%+浮動2.15%)。

  “這其實就是假結構產品,市面上很多產品設定的觸發區間是雙向突破,在0%至5%。”某股份行資管人士向上證報記者表示,這基本上就是不可能被觸發的結構。但現在麻煩來了,有些銀行產品設定的區間下限是0.5%,隨著美聯儲降息放水,Libor預計遠期下行,原本不可能發生的極端事件突然成為可能,假結構也就成了真結構。

  該資管人士表示,銀行可能面臨尷尬局面,特別是之前一些銀行業務行銷人員把這個存款當保本保收益產品跟客戶推介。產品說明書雖然寫得很清楚,但客戶不一定“買帳”。

  存量產品餘額仍在高位

  2017年以來,結構性存款明顯走熱,銀行紛紛加大發行規模。但問題隨之而來,一是上述假結構產品橫行,甚至並未掛鉤衍生品;二是無資質銀行也在發行相關產品。隨著產品規模增大,風險也開始積聚。這些高收益率的結構性存款,也讓銀行付出了較高的付息成本,間接阻礙了融資成本下行。

  對此,監管部門已是數次出手,從2019年初的視窗指導到10月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的通知》,再到近期下發的《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從產品運作管理、銷售、違規展業,再到定價約束,對結構性存款進行了全方面的規範整頓。

  不過,目前結構性存款餘額仍在高位。人民銀行最新資料顯示,今年1月末,中資全國性銀行的結構性存款總規模為10.79萬億元,環比增長12.45%。尚不清楚掛鉤利率的產品存量餘額有多少。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