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這十年:直掛雲帆濟滄海

中国财富网
2018-10-31 14:58

已收藏

10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與日本銀行簽署了中日雙邊本幣互換協定,協定有效期三年。這是人民幣國際化漫長進程中,向前邁進的又一步。

回溯這一進程,2009年是值得銘記的歷史節點,稱之為“發源點”亦不為過。無論是當下暖意融融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和雙邊本幣互換,還是前兩年的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籃子,都於2009年開始萌芽。

站在十年這個時點上,人民幣國際化正呈現出新的特徵,人民幣跨境證券投資明顯上升。未來伴隨著金融市場開放力度增強,過去未充分展現的投融資貨幣功能將得以發揮,人民幣跨境金融交易有望持續增長。

過去十年,人民幣國際化碩果累累

人民幣國際化有多重衡量維度,最為直觀的是人民幣跨境收付。2009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剛剛在廣東省播下種子;2018年前9月,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跨境貨物貿易已經超過2.6萬億元。

與我國發生人民幣跨境收付業務的國家和地區也在不斷增加。人民銀行披露的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3月,與我國發生人民幣跨境業務的國家和地區達242個,發生業務的企業超過34.9萬家,銀行超過386家。

所有衡量維度中,最具標誌意義的是人民幣納入SDR。2009年,時任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刊發署名文章,提出SDR定值的籃子貨幣範圍應擴大到世界主要經濟大國,在國際市場投下一顆問路之石;2018年,人民幣已經穩居SDR籃子貨幣權重第三位,探出一條國際化之路。

不僅是公開信息,商業銀行的相關調研也證明,這十年間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長足進步。2017年中行就人民幣國際使用調研了全球3134家企業和118家金融機構,建行也對境內外企業人民幣使用情況進行了調研。

通過調研發現,2009年,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使用幾乎空白,而到2016年,人民幣已在全球範圍內嶄露頭角,直接投資、國際信貸、國際債券與票據等國際金融人民幣計價交易的綜合占比上升勢頭非常明顯。61%的受訪境外機構已開始使用人民幣,且未來有望提升人民幣使用比例,53%的境外主體使用最為頻繁的產品是人民幣跨境收付。

“中國經濟穩步增長是人民幣國際化最基礎、最重要的動力。”由人民銀行編寫的《2018人民幣國際化報告》總結道。

政策也在不斷改革,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良好的環境。例如,人民幣跨境業務政策不斷優化,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進一步健全。

在此背景下,人民幣成為越來越多的貨幣當局的選擇。據IMF統計,截至2017年末,官方外匯儲備幣種構成報送國持有的人民幣儲備規模為1226億美元,較2016年末增加318.03億美元,增長35%。據不完全統計,已有60多個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下個十年,跨境金融交易可望發力

過去十年,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已得到多數境外主體認可,但其投融資貨幣功能仍未充分發揮。從去年開始,這個情況有所改善,人民幣跨境證券投資持續上升。

資料顯示,2017年證券投資人民幣跨境收付由2016年淨流出轉為淨流入,證券投資項下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1.9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19%。

這一現象的出現,得益於境內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的不斷擴大。權威資料顯示,從境外主體投資境內股票市場通道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管道持有股票市值存量最大,滬股通、深股通管道對增量貢獻最大。

而伴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增強,《2018人民幣國際化報告》展望,境外主體參與我國金融市場將更加便利,人民幣跨境金融交易有望持續增長,人民幣投融資貨幣功能將不斷深化。

市場主體也有著同樣的期盼。上述兩家銀行的調研顯示,境外各類主體對拓展人民幣市場深度和廣度,拓展可投資標的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在目前已有的QFII、RQFII、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直接入市等多種投資管道之外,繼續擴大境內外互聯互通。

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近日在國際會議上指明了下一步人民幣國際化的方向。易綱指出:“關於人民幣國際化,我認為這應當是一個市場驅動的進程。我們不會出臺特殊的政策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市場主體在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下,自由選擇他們最想持有的貨幣。”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從中長期看,人民幣全球地位的進一步夯實將依賴於自身“錨”屬性的增強,人民幣國際化有望在匯率內生穩定性增強的前提下再度提速。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