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投50萬元買只創業板小票,現在帳面腰斬,不想割肉,怕跑在底部,求大佬賜招避險!”6日,一位股齡不長的投資者小馬向投資群裡的投資“大咖”們緊急求助。群內一位私募基金投資經理回復道:“黃金、國債、融券,以及股指期貨、期權等衍生品,實乃投資避險之必備良藥!”不過,他沒有告訴小馬的是,雖然均是避險品種,但每個品種所對沖的風險類型並不一致,在不瞭解品種屬性的情況下,盲目避險,很可能讓資產受損。
打響資產保衛戰
就在普通投資者不知所措之際,早有專業投資者拿起避險武器打起資產保衛戰,這從近期黃金、國債在風險資產深幅調整之際反彈,以及融券和衍生品成交額大增便可見一斑。
6日,面對A股市場波動,上證50ETF期權出現成交量井噴之勢:當日成交1545404張,較上一交易日增加49.62%;持倉1866912張,較上一交易日增加2.09%。7日,上證50ETF認沽期權仍保持強勁態勢,成交額維持在相對高位。
股指期貨三個品種近三個交易日均呈成交量持續遞增態勢,最新持倉量、成交量創階段新高。
兩融餘額方面,融券餘額自去年11月以來便保持攀升態勢,截至6日融券餘額增至50.86億元,按月計算,已創下2015年6月以來新高。
就在全球股市大幅波動之際,黃金期貨和國債期貨均有不同程度上漲,避險屬性在市場風浪之中引人注目。
“從當前全球市場看,A股波動主要受海外市場拖累,即美股估值調整帶來的外部影響。市場此前過度樂觀導致估值調整引發短期的波動,權益類資產會遭遇拋售,而黃金和債券則受到避險買盤的提振。”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表示。
盲目避險恐踩雷
黃金、國債、融券和衍生品避險效果及範圍迥然不同,在未摸清市場波動原因時,盲目選擇某個品種避險,很可能會踩雷,前述投資者小馬就不幸遇到這種情況。
“我一聽他說黃金、國債、融券之類可以避險,就都琢磨了一圈。最先考慮的是融券,我之前也開通過融資融券,只是一直沒用,這回樂滋滋,以為正好可以用上。結果,我的券雖然是融券標的,但開戶的券商卻沒有券,想要換個創業板ETF,也照樣沒有!”小馬感慨道。
“大概也就五隻券可以融,但都不是我的標的,又不敢隨便挑一隻做空,生怕兩頭虧!”小馬說,“股指期貨以前在2015年的牛市時做過,做多,但死在波動裡,所以不敢輕舉妄動。對期權,我就更不懂了,也不熟悉國債,最後選擇了最‘親民’的黃金,趁著反彈買入滬金期貨!”
令他大跌眼鏡的是,黃金期貨卻沒有按“套路”出牌,7日滬金期貨主力1806合約下跌1.23%。
程小勇說:“影響黃金走勢的關鍵因素,是利率和通脹二者之間的強弱關係。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受美元實際利率影響,而美元實際利率又與市場名義利率和通脹有關。”
避險各有所長
“黃金、國債、股指期貨以及期權等品種避險功能存在較大差異。一般情況下,黃金是主要用於應對通脹、地緣政治危機、經濟危機等問題的風險規避工具;國債是在不同經濟週期下大類資產配置意願轉變時,尤其是在經濟處於衰退和蕭條期的主要配置工具;股指期貨和期權主要就是針對股市的風險對沖工具。”中信期貨投資諮詢部副總經理劉賓表示。
可見,如果僅是為對沖股市大幅波動風險,首先還是考慮利用融券、股指期貨、股票期權等與市場標的直接關聯的工具。即便如此,融券、期指、期權在對沖權益市場效果方面,也有所不同。
劉賓說,利用股指期貨對沖風險是目前最好選擇。首先,股指期貨對沖標的較為廣泛,基本覆蓋從大盤藍籌到中小盤風格的標的。50ETF期權儘管也能起到避險工具的作用,但受限於標的風格特徵,不能作為中小盤的避險工具。其次,股指期貨相對融券對沖成本較低。對具體個股對沖時,儘管可通過融券方式規避風險,但從目前市場融券成本年化在10%來看,融券成本相對股指期貨較高,還受限於券池是否覆蓋所需個股。第三,股指期貨具有T+0特點。從近兩日大盤V型走勢看,日內波動相對較大。期指T+0設置能讓投資者在日內行情反轉時及時平倉。
如果從大經濟週期和資產配置分散風險角度出發,則需考慮國債和黃金等品種配置。
華泰期貨分析師徐聞宇表示,對黃金來說,需關注利率端下一步變動情況。在市場避險情緒短期緩和的情況下,疊加著美國經濟現階段依然表現良好的因素,股市很可能繼續修復。在經濟預期向好、通脹未至情況下,黃金仍面臨調整風險。
“如果後期再出現股市快速回檔的情況,可通過做多國債期貨規避一部分風險;其次,如果股市進入漫長的調整期且通脹預期下降,那麼可將國債期貨多頭頭寸長期配置在投資組合中;最後,依據投資組合資產配置的風險平價方法,除股票、現金和商品等,可將國債期貨作為利率風險的配置標的,建立的風險平價組合風險更低、波動更小,在同等條件下可實現更優回報。”東證期貨高級研究員章順表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