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大宗商品

資金“無影手”撬動“商品牛”

中国证券网
2017-11-14 09:39

已收藏


大宗商品自2016年初轉熊為牛,在今年上半年遭遇阻力下跌數月後,於6月份重啟反彈。文華商品指數6月迄今漲幅達14.6%,彭博大宗商品指數同期也上漲逾9%,期間標普500指數漲幅僅6%。業內人士表示,大宗商品在全球經濟復蘇的背景下,資產配置需求吸引資金流入商品市場,對價格構成一定的推進。整體來看,大宗商品維持震盪回升的態勢,但節奏會更趨於溫和。

資金集中沉澱熱門板塊

“上半年的行情比較難做,今年基本到6月以後帳戶才開始盈利。”一位從事期貨基金管理的劉先生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據他解釋,今年6月份之後,商品的連續性較好,從交易層面看操作“順手很多”,這在一些量化策略的CTA產品上體現得更加明顯。

眼下,大宗商品反彈疊加通脹預期升溫。這一幕似曾相識:在去年下半年,同樣的條件背景下,大量資金湧入期貨市場,期市增量資金增加明顯。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行情的發展。

中國期貨業協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今年10月全國期貨市場交易規模較上月有所下降,以單邊計算,當月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量為2億手,成交額為13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2.8%和增長14.4%,環比分別下降24.9%和24.9%。1-10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25億手,累計成交額為153.8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6.2%和1.7%。

中大期貨副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景川表示,6月以來大宗商品的這波小牛市當中,國內商品期貨市場的持倉資金從1050億元一度攀升至1310億元(按8%的保證金水準計算),高於2016年9月-12月的商品小牛市,但成交量下降較為明顯,高峰期均值由去年9-12月期間1450億元下降至1325億元,表明本輪資金的整體推動能力弱於上一輪。

“從板塊來看,本輪資金持續沉澱於熱門板塊,黑色系今年穩居第一大板塊,6月以來相比其它板塊資金規模差距進一步拉大,占總持倉金額比例達到34.3%,遠高於去年9月至12月期間26%的水準。”景川進一步解釋稱。

“整體的市場資金確實與行情漲跌呈現一定的波動關係,但是今年期貨市場資金的放量其實並不顯著。”混沌天成研究院分析師孫永剛認為,今年6月以來,從期貨市場的資金看來,確實有小幅的上漲,但在8月之後就有所下降,整體資金並沒有太大幅度的進出。不過從不同品種的角度看,確實存在往上漲更多的品種集中的特點。

大宗商品或進一步回升

除了資本流動邏輯,“利率—通脹”邏輯作為資金因素向大宗商品傳導的主要路徑之一,近期也頗受關注。資料顯示,10月CPI同比上漲1.9%,預期1.8%,前值1.6%;10月PPI同比上漲6.9%,預期6.6%,前值6.9%。分析人士認為,10月CPI同比漲幅超過預期和前值,主因是食品價格跌幅收窄;PPI同比漲幅與上月持平,超過預期,主因是上游和中游價格的拉升。

孫永剛解釋,就是從CPI的角度看,目前全球的通脹水準整體相對較低,這主要是受到全球糧食豐產因素的壓制,這在近兩年大宗商品價格上也得到明顯體現:工業品價格出現明顯的上漲,而農產品價格一直維持低位。“但從近期國內通脹資料看,PPI持續維持高位,且已出現了向CPI傳導的跡象,如果原油價格繼續走高,那麼全球性的PPI向CPI傳導可能持續,溫和的通脹可能進一步上升。如果這一假設成立,那麼大宗商品價格將進一步走強。”

景川表示,在全球經濟復蘇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市場對於未來消費的預期得到不斷提升,而全球溫和通脹的持續也驗證了經濟復蘇的有效性。在經濟復蘇過程中,全球貨幣由寬鬆走向緊縮又使得目前的通脹顯得溫和,溫和的通脹通常令經濟的運行更為持久,同時也促使大宗商品的回升更為穩健。疊加供給側改革以及環保限產的因素後,消費資料的回升令市場對未來的預期也在不斷強化。

“大宗商品在上述背景下,資產的配置需求吸引資金流入商品市場,對價格構成一定的推進。整體來看,大宗商品維持震盪回升的態勢,但節奏會更趨於溫和。”景川說。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