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3月31日電專訪: 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指數具有里程碑意義--訪IMF駐華首席代表席睿德
新華社記者高攀 熊茂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華首席代表席睿德日前在華盛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4月起中國債券將被正式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這是繼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後,中國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席睿德說,人民幣"入籃"已推動更多外國中央銀行和主權財富基金增持人民幣債券,"我們看到從2016年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到現在,外國央行持有的人民幣資產大幅增長超過了100%"。
IMF日前發佈的資料顯示,截至去年第四季度,各經濟體央行持有的人民幣外匯儲備資產達2027.9億美元,占參與IMF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報告成員外儲資產的1.89%,創IMF自2016年10月報告人民幣儲備資產以來的最高水準。
席睿德指出,隨著人民幣的儲備貨幣地位獲得更多認可,世界上許多其他經濟體的貨幣匯率開始追隨人民幣匯率同步波動,有跡象顯示國際貨幣體系正朝著美元、歐元、人民幣為基礎的"三極"架構發展,這意味著對人民幣債券的需求會繼續增加。
彭博公司今年初確認,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將從4月起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並在20個月內分步完成。被完全納入全球綜合指數後,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債券將成為這一指數內繼以美元、歐元、日元計價之後的第四大貨幣債券。
席睿德認為,中國債券納入國際主要債券指數,將吸引外國投資者增加購買中國債券,推動海外資金流入中國市場,同時為全球投資者多元化資產配置提供了機遇,但也需要國內外決策者和投資者更好地瞭解中國債券市場的獨特結構、投資機遇和發展未來。
席睿德指出,中國領導層非常重視金融改革和債券市場開放,中國政府已加快債券市場開放領域的改革,通過"債券通"等管道為境外投資者到中國債券市場投資提供便利。他認為,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未來也與更廣泛的改革議程緊密相連,包括加強公司治理、改革國有企業、完善貨幣和匯率政策框架、改善溝通策略等。
席睿德說,國內外投資者都是基於資訊決策,政府與市場的溝通政策做得越好,越有利於減少市場波動,提高資產配置效率。他表示,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通過更頻繁舉辦新聞發佈會等形式加強了與市場溝通,獲得國際金融市場認可,也促進了中國債券市場發展。
席睿德認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促進區域貿易、金融合作和基礎設施融資的需求上升,中國債券市場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他說,許多企業已通過在中國在岸和離岸債券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為"一帶一路"項目融資,他預計這一趨勢將繼續發展。
在席睿德看來,過去40年改革開放見證了中國貿易和產品全面融入全球經濟的歷程,而未來數十年將是中國金融體系更大程度融入全球經濟的過程,其中債券市場將發揮獨特作用。他表示,鑒於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中國在全球經濟金融治理中也將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3月初舉行的一場中國債券市場專題研討會上,與會專家普遍認為,中國債券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中國債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開放將惠及中國和全球經濟,包括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增長,促進全球資產多樣化,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融資,促進金融穩定等。
原標題:專訪: 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指數具有里程碑意義--訪IMF駐華首席代表席睿德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