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債券

2018年債市118只債券違約

中国财富网
2019-01-02 10:28

已收藏

原標題:2018年債市118只債券違約,涉資是2017年3倍,2019年償債總量將超6萬億

2018年正式收官,“違約”成為2018年債市揮之不去的標籤。

Wind資訊資料顯示,2018年全年新增42家違約主體,涉及債券118只。違約金額方面,截至12月31日,2018年債券市場涉及違約金額達1154.5億元,而2017年這一數據為337.5億元。

光大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張旭分析認為,2018年以來的金融嚴監管疊加政府債務嚴監管對企業的經營和融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前期政策寬鬆條件下部分企業大量融資,負債擴張較為激進,然而該模式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無法複製。債務到期時外部環境的變化使得企業資金周轉困難,2018年債券集中違約的現象較為嚴重,“受市場風險偏好下降、規避情緒加重的影響,民企特別是中小民企抵禦風險能力較差,因此在集中違約週期中最為‘受傷’。除民企外,上市公司也是2018年違約的兩個關鍵字之一。”

根據中金公司的測算,在即將到來的2019年,各種金融債券將大量到期,加上2019年內發行到期的信用債,償還總量將超過6萬億,創出歷年新高。相比2018年5.34萬億元的總到期量增加15%左右。

這是否意味著,2019年債市仍將不平靜?

平安證券:信用債違約有蔓延擴大風險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認為,中國債券市場的“冰火兩重天”格局在2019年有望得以延續。在利率債繼續受到投資者追捧的同時,信用債市場的違約仍有進一步蔓延與擴大的風險。

如果說,2018年的違約主要集中在製造業企業的話,那麼2019年的信用債違約就可能擴展至中小房地產開發商與中小地方融資平臺。這是因為,針對地方政府債務和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如果持續的話,那麼規模更小的地方融資平臺與房地產開發商就會承受更大的壓力,債務違約的概率自然也會相應上升。

民生證券:信用違約或常態化

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李鋒認為,2019年信用違約或常態化。

2018年之前我國債券市場違約率較低,流動性輪動和等級輪動基本有效且發生時間較為同步。進入2018年,隨著《資管新規》出臺,對於非標與影子銀行的管控,中國債券市場“保剛兌”的壓力加大,負面及違約事件頻發。儘管信用違約或趨於常態化,但市場對於違約的認知應當更加趨於理性,債務收縮及結構性去杠杆背景下的違約事件有助於市場出清,並對於企業形成警示作用,提高自身造血能力,合理運用杠杆;同時,以“定向”寬信用為契機,加大對於高新產業的支持力度,也有助於市場“換血”,調整經濟結構,長期來講有助於債市乃至經濟體系良性迴圈。

新時代證券:信用債配置價值顯現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2019年債市將維持樂觀,債牛趨勢還在,無風險利率仍有進一步下行空間,利率債從牛陡走向牛平,長端國債收益率將會進一步下行。

他認為信用債的配置價值顯現,可適當下沉資質。而民企債受政策扶持,可擇優配置,“民企融資環境將改善,對於民企債不必過於悲觀,龍頭、盈利能力較強、現金流較充裕的民營企業可進行配置。”

至於城投債,信仰得以維持,違約風險暫緩。隨著市場風險的整體提升,中低等級城投債配置價值顯現。投資城投債可適當下沉資質,但不建議拉長久期。

信達澳銀:2019年債牛有支撐

信達澳銀基金認為,2019年的經濟基本面和流動性足以對債牛形成支撐,但對沖經濟下行的結構性寬鬆政策,可能加大2019年債市的波動率。穩增長的要求之下,2019年政策可能更多開前門做增量,以求穩住經濟,這些政策一方面在發佈前後就會直接影響市場預期,另一方面起效之後可能通過融資需求等管道對債市形成利空。此外,擴大減稅+財政收入存在下行壓力,意味著赤字擴大,產生對債市供給的擔憂;狹義財政開前門需要發行更多專項債,也將產生供給壓力。

海通證券:債券牛市沒有結束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海通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宏觀債券首席研究員姜超認為,在過去10年,中國的的最佳配置並不是股票,而是房地產。通常稱之為實物類資產。過去10年,實物資產整體優於金融資產,背後是貨幣平均增速15%,通脹預期下,實物資產是可以保值的。不過,隨著去杠杆和貨幣收縮,未來通縮風險可能會大於通脹風險。實物類資產將會失去大的配置價值。而能夠提供回報的,金融類資產中,債券最確定。

2018年債券是一輪大牛市,2019年債券牛市仍然沒有結束。舉債發展經濟、已經沒有出路;去杠杆收貨幣、驅逐違約劣幣;減稅讓利於民,獎勵良幣回歸;中國資本市場,迎接歷史機會。要想解決巨額債務問題,需要做好四件事情:一是貨幣緊縮;二是債務違約;三是重新創造貨幣;四是重新分配財富。未來穩增長要靠減稅,減稅是所有政策的焦點。

華泰證券:意猶未盡,騎牛揾馬

“意猶未盡,騎牛揾馬”,是華泰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繼強給出的2019年債市策略。

他認為,經濟慣性下行但有底;流動性無憂但有度;政策相機抉擇下各類資產都可能呈現出波動頻繁、趨勢性弱的特徵,慎做線性外推。融資管道被動收縮到融資需求主動放緩,廣譜利率從分化到收斂,流動性向權益等市場緩慢傳導。債市趨勢仍在,但空間漸小,需要承擔更多風險才能博取收益,提防中長期股債強弱轉換。操作策略需要更多元,吃著息差,把握長端,挖掘信用,埋伏轉債。高收益債方面,關注政策敏感資產,尋找錯殺機會,城投不做最差的,民企只做最好的,房地產抓龍頭,過剩產能短久期選差、長久期選優。轉債短期交易政策底,中期埋伏股債強弱切換可能。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