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交易所可質押公司債為代表的信用類產品表現強勢,收益率再創新低,並使得信用利差收窄至歷史罕見水準。 券商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短融信用利差已收窄至28BP以內,中票3、5年期信用利差的變化幅度在-24BP-2BP之間。 "鑒於現階段`錢多、資產少`的趨勢已經形成,則我們判斷,後續信用債的需求將有所保障。"國泰君安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指出,"從資產方來看,融資需求的收縮已經從年初成本最高的非標融資蔓延到目前成本適中的銀行中長期信貸領域,未來料進一步向成本最低的信用債蔓延。而需求端方面,投資者風險偏好趨勢性下行使得理財需求明顯提升。
至於理財投向方面,9月份新發理財投向股票的占比持續下降,可投向債券的比例仍維持在24%左右,且後續還有上升空間。" 無疑,隨著各機構大類資產配置格局的切換,未來信用債的表現向好料成為大概率事件。 "事實上,近日二重集團大股東擬受讓其全部債券,使得`剛兌神話`延續,也給市場增添了較大的信心。"一位元商行交易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最終債務兌付仍由大股東出面解決,暫時保住了國企剛兌的`金身`,這雖不利於債務融資成本定價的市場化,但在當前經濟下行階段,債務的兌付卻有助於穩定投資者信心。也就是說,短期信用風險尚不至於系統性爆發,對市場影響正面。"
穆迪高級副總裁劉惠萍更表示:"儘管我們判斷,由於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後續中國企業的業績仍將承受壓力,尤其是鋼鐵、金屬與礦業、大宗商品交易和房地產開發等週期性或產能過剩的行業。但是,中國政府不斷放鬆貨幣政策將有助於防止企業違約事件的增加。" 當然,具體到債市的投資策略上,考慮到基本面尾部風險正在加大,則券商還是提請投資者謹慎避免"踩雷"。
需指出,伴隨股市財富效應的弱化和經濟的持續探底,上市公司三季度盈利不容樂觀。2015年上半年,在剔除了投資收益和非經常損益後,全部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可比口徑下的營業利潤和淨利潤同比增速仍然大幅負增長。 業內人士普遍判斷,後續上市公司來源於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的盈利貢獻將難以為繼。另一方面,在長期PPI同比負增長的環境下,非金融企業收入和毛利增長同樣不容樂觀,結合三季度大宗商品再次暴跌、近期工業利潤和PMI等宏觀資料分析,三季度盈利估計難有太多期待。
綜上,就信用產品的選擇方面,由於當前中高等級信用債的絕對收益率尚可,則在資金面寬鬆的背景下,其依然具有一定的配置和杠杆價值。但對於低資質品種,8月份以來長端中低評級利差震盪已顯示出信用利差內部分化的加劇,考慮到長期盈利低迷主導的個體信用風險仍將進一步積聚和加速暴露,整體性價比下降,因此還是建議投資者謹慎規避,以防踩雷。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