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陳芳、彭韻佳、沐鐵城
生物醫藥、人工智慧、量子科學……科技創新從未像當前一樣深刻影響著人類生活與生產活動。作為一種革命性力量,科學正不斷改變世界和社會關係,它既是解決問題的有力武器,也是通往未來的必由之路。
剛閉幕的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是人類科學界的一次重量級會議,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專家、院士學者、業界代表通過現場參會、視頻連線的方式共築對話平臺,討論科技創新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意義。
(小標題)疫情之下的科技"大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資料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已超5000萬例。
新冠肺炎疫情在蔓延,臨床與基礎研究也在迅速增加。防控、臨床、科研協同推進,無數的科研專家、醫療學者奮鬥在疫情防控研究前沿,大資料、生物醫藥等新技術被不斷應用,用以解決全人類面臨的疫情難題。
合作,成為本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的關鍵字。
《柳葉刀》主編理查·霍頓認為,當前正在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全人類健康的威脅,科學界必須互信互鑒、共同合作才能渡過難關。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危機,人類已經成為休戚與共、命運相連的共同體。"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表示,在如此重大的全球危機面前,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唯有借助科學共同體的優勢,以共同努力、共同行動,凝聚全球科學界的力量,才能尋求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方法。
當前,人類社會生存環境呈現多樣化、複雜化的發展趨勢。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資源短缺等諸多全球性難題威脅著人類生存與發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逐漸顯現,這就需要宣導開放、包容、信任、互鑒、創新的科學共同體文化。"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表示,科學共同體的時代責任是為人類解決自身困惑、應對生存挑戰提供有效方案。
數字經濟的"熱"與"憂"
"去年,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達35.8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36%。我們已經處於數字經濟的大浪潮中。"中國科協黨組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說。
數字經濟正改變著經濟與社會的方方面面。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中國"十四五"時期發展作出全面規劃,其中要求加快數位化發展,發展數位經濟,推進數位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可預見的是,在未來,數字經濟和數位化發展將進一步提速升級。
但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相關領域也面臨新挑戰,如數據洩露、演算法歧視、資料隱私等問題,都將對個人與社會產生影響。
不斷擴大的數字鴻溝,對不發達國家和地區來說,將使其發展逐漸滯後。
"全球有一半的人口還沒有辦法上網,我們希望能消除這種數字鴻溝,在數位化生存方面增加包容性。"聯合國科技促進發展委員會主席彼得·梅傑說。
為科技倫理劃"底線"
聚焦"衛生 安全 資源",本屆論壇發佈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從流行疾病的影響機制到重大疾病篩選機制,從保證食品安全到提高糧食產量,從自然資源消耗到清潔能源轉化,這些問題涉及人類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領域。
早在20世紀70年代,挪威經濟學家喬根·蘭德斯就已經在《增長的極限》一書中,提出合理持久的均衡發展,將為人類可持續發展帶來可能。
"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可以借助多種科學技術途徑實現。"喬根·蘭德斯表示,環境破壞帶來的成本將最終超過人類活動帶來的收入,在人類發展與生態文明的問題解決中,科技扮演著重要角色。
就科學技術自身而言,其快速發展也引發了業界對科學倫理的熱議。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龔克認為,科學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中,存在不可控因素、侵權問題、責任問題等,這些問題存在不同程度的風險,需要科學界綜合思考與判斷,探求解決之道。
"科學倫理所產生的影響並不局限於某個國家和地區,而是影響全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工智慧倫理委員會召集人保羅·維貝克認為,科學倫理也是一種規制,可以引導技術發展與應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