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科技

無人車量產時間再度提前 BAT"競技"智能駕駛

中国证券网
2017-11-17 10:10

已收藏

     
      “無人駕駛的罰單已經來了,無人駕駛汽車的量產還會遠嗎?”昨天,在百度世界大會現場,董事長李彥宏透露,百度計畫在2018年7月底,與金龍客車合作實現L4級小型客車的小規模量產及試運營。

  11月15日,科技部召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專案啟動會,公佈了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名單,“百度自動駕駛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入選。備受關注的是,借助Apollo計畫,百度將無人車和自動駕駛產業化的時間點再度提前。

  分析人士指出,AI在技術上有共性,越豐富的場景和資料越會推進其落地。雖然首批國家人工智慧平臺指明了不同的應用場景,但BAT各家的AI產業化探索並不會局限於此,而會以此為切口嘗試多領域突破。

  無人車量產提前至2018年

  百度計畫在2018年7月底,與金龍客車合作,率先實現L4級小型客車的小規模量產及試運營,並在2019年與江淮、北汽,2020年與奇瑞共同推出L3級無人車。

  今年7月百度AI開發者大會期間,百度董事長李彥宏乘坐無人車開上北京五環並“吃”到一張罰單。他說:“無人駕駛罰單已經來了,無人車量產還會遠嗎?”

  作為最早提出人工智慧戰略的互聯網企業,百度一直因為產品“落地難”被業界詬病。如今,Apollo有望帶給百度扳回一局的機會。

  今年7月,百度正式推出自動駕駛開放平臺Apollo計畫,9月推出100億的Apollo基金,計畫3年完成超過100個項目的投資。昨日公佈的最新資料顯示,百度Apollo開放平臺已經有6000多個開發者在使用,其中有1700多個合作夥伴加入了Apollo項目,超過100個合作夥伴申請獲取Apollo的開放資料。

  “Apollo已經是一個非常活躍的開放系統。”李彥宏表示,對無人駕駛,基本共識是2020年可以實現無人駕駛車的量產。但Apollo計畫大大加速了無人車商業化進程,預計首批無人車的量產時間將從2020年提前至2018年。

  據悉,百度計畫在2018年7月底,與金龍客車合作,率先實現L4級小型客車的小規模量產及試運營,並在2019年與江淮、北汽,2020年與奇瑞共同推出L3級無人車。16日,Apollo發佈全球首款人車AI交互系統——Apollo小度車載系統,以及適應中國市場、可量產的自動駕駛產品——Apollo Pilot。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表示:“技術不只是一行行代碼,它應該是能為公眾帶來美好生活的產品。Apollo平臺正在向產品化、量產化、解決方案化邁進,讓智慧駕駛真正走進現實生活。”
 

  據瞭解,Apollo小度車載系統已與13家車企達成戰略合作,其中與4家車企合作的8款車型今年即可量產。同時,百度還將與一汽、奇瑞、現代、獵豹4家車企的下一代旗艦車型深度融合,最早在2018年實現量產。
 

  在大會現場,李彥巨集還演示了基於圖像識別等技術打造的駕駛員疲勞監測系統,通過紅外人臉識別判斷,提醒司機避免疲勞駕駛。百度已與一汽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共同推動該項技術產品落地。
 

  BAT探路AI多場景應用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首批國家人工智慧平臺為BAT等指明了不同的應用場景,但各家的AI產業化探索並不會局限於此,而會以此為切口進行多領域突破。
 

  昨天的百度世界大會現場,演講者發言的中文字幕由AI即時語音辨識,英文字幕翻譯雖然滯後一兩句,但也是依賴AI實現。類似這樣的AI應用已經滲透到現實生活。AI成為業界公認的下一代技術革命方向,得到資本重磅押注。
 

  去年,百度人工智慧平臺百度大腦發佈語音、圖像、自然語言處理和使用者畫像四大能力,並陸續向業界合作夥伴開放。一年以來,百度大腦四大能力快速進化,應用規模快速擴大。目前,百度大腦已開放80多項核心AI能力,接入百度AI開放平臺的開發者數量超過37萬。李彥宏透露,百度大腦被內外部產品調用的次數達到每天2188億次。
 

  智能駕駛無疑是百度切入AI的最重要平臺。李彥宏昨日透露,Apollo將攜手雄安新區在智慧交通領域合作,共同將雄安打造成全球領先的智慧出行城市。同時,百度還和其他許多城市、地區進行合作,比如保定、蕪湖、重慶的兩江新區、北京的亦莊開發區及上海的汽車城等,在無人駕駛及其他人工智慧和智慧城市項目上都有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15日,科技部聯合發改委、工信部、中科院等15個部門宣佈成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推進辦公室,同時公佈了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名單,包括依託百度公司建設自動駕駛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依託阿裡雲公司建設城市大腦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依託騰訊公司建設醫療影像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依託科大訊飛公司建設智慧語音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
 

  如今,BAT均已發佈AI開放平臺戰略。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設立相應的AI研究院或者實驗室外,沒有一家公司將AI劃歸到特定的業務範疇,而是打通業務和產品線為AI技術的驗證和產業化提供支援。
 

  例如,阿裡基於AI的“城市大腦”與互聯網汽車、自動駕駛等產業也有諸多相通之處。海康威視、大華股份、數夢工廠、浙大中控等公司已參與其蕭山項目,而未來“城市大腦”的社會治理除交通外,還將延展至環保、金融、交通、平安城市等領域。
 

  騰訊的“AI生態計畫”則將孵化100個AI創業項目,推出300個“雲+創業百萬扶持計畫”,同時通過騰訊投資、雙百計畫,以及IDG資本等PE/VC機構,幫助合作夥伴在智慧醫療、零售、自動駕駛等領域推動AI技術的應用和產業化。其車聯生態系統已經吸引了廣汽集團、長安汽車、吉利汽車、比亞迪等成為首批合作夥伴。
 

  分析人士指出,AI在技術上有共性,越豐富的場景和資料越會推進其落地。基於此,雖然首批國家人工智慧平臺為BAT等指明了不同的應用場景,但各家的AI產業化探索並不會局限於此,而會以此為切口進行多領域突破。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