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製造業

機器人產業五年規劃出爐 萬億市場起舞在即

中国证券网
2016-04-28 09:18

已收藏


日前,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下稱“《規劃》”)。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姚之駒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該規劃是通過一年多的實地調研後針對產業現狀及問題制定的。業內人士的共識是,產業規劃目標及保障措施有助於產業發展以及龍頭公司的脫穎而出;接下來產業基金等具體支持政策可期,產業有望開啟新一輪的並購重組行情,萬億市場起舞在即。

《規劃》有四大亮點

《規劃》要求經過五年努力,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明顯增強,產品性能和品質達到國際同類水準,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滿足市場需求。《規劃》在產業規模持續增長、技術水準顯著提升、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集成應用取得顯著成效四個方面確定了2020年要達到的具體目標。

根據《規劃》,到2020年,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實現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台,六軸及以上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5萬台以上,在重點行業機器人密度達到150以上;新一代機器人技術取得突破,智慧型機器人實現創新應用;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培育3家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打造5個以上機器人配套產業集群。

“該規劃是通過一年多的實地調研後針對產業現狀及問題制定的。文件四大亮點為:著眼機器人產業全產業鏈;建設研發共性平臺,佈局下一代技術;創新性地設立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創造健康產業環境,避免劣幣驅逐良幣。”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姚之駒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稱。

姚之駒表示,《規劃》比較全面而務實,針對機器人產業進行了全產業鏈的整體部署,尤其是針對產業鏈上的瓶頸和問題,制定了具體的目標和實施舉措。比如,在關鍵零部件領域,提出機器人用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及驅動器、控制器的性能、精度、可靠性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準,在六軸及以上工業機器人中實現批量應用,市場佔有率達到50%以上。在集成應用上,重點行業實現規模化應用,機器人密度達到150以上。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規劃最大的亮點是強化產業創新能力,佈局下一代技術研究。《規劃》提出,工業機器人平均無故障時間達到8萬小時,服務機器人技術水準接近國際水準;新一代機器人技術取得突破,智慧型機器人實現創新應用。為此,《規劃》提出加強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建立健全機器人創新平臺。“希望通過共性研發平臺這樣一個創新機制打通產學研,尤其是從實驗室到產業化中間的薄弱環節,真正推動產業發展。”姚之駒表示。

“在吸取其他產業以往發展經驗的基礎上,《規劃》提出設立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這將在三個方面發揮作用:一是有效的協力廠商評測資料可説明使用者選擇國產機器人產品,有利於產品市場推廣;二是可降低中小企業研發、製造成本,有助於產品改進;三是權威認證報告可以作為有效的指標,幫助政府進行補貼、課題立項等決策。”姚之駒認為。

此外,姚之駒表示,通過上述舉措,可真正做到把有限的資金、資源用於有實力的優秀企業,創造良好的產業環境,避免劣幣驅逐良幣,最終達到產業發展的目的。下一步政府還將出臺《促進機器人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機器人行業規範條件》等政策,相關的財稅、金融配套政策也在討論中。

服務機器人進入頂層規劃

“萬億市場起舞在即。”接受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在《中國製造2025》等政策推動下,機器人產業將是最有前景的產業,其中服務機器人的市場更值得期待。”

《規劃》在主要任務中明確,促進服務機器人向更廣領域發展。圍繞助老助殘、家庭服務、醫療康復、救援救災、能源安全、公共安全、重大科學研究等領域,培育智慧生活、現代服務、特殊作業等方面的需求,重點發展消防救援機器人、手術機器人、智慧型公共服務機器人、智慧護理機器人等四種標誌性產品,推進專業服務機器人實現系列化,個人/家庭服務機器人實現商品化。

“本次《規劃》的一大特色是將工業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並舉。”敦智產業研究所研究總監謝醫軍從產業的角度分析指出,“以往的政策是比較偏重工業機器人研發、產業化,會更多提及關鍵零部件等傳統短板,但本次檔中服務機器人已經占了篇幅上的半壁江山,顯示了國家對服務機器人市場的前瞻性認識。”

全球個人機器人時代(Personal Robot)已經來臨。“未來5-10年,每個人身邊都會有10個機器人,那個時候這個世界上將會有600億的機器人,這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地平線機器人創始人余凱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曾如此表示。

龍頭公司有望脫穎而出

《規劃》的具體目標之一是,到2020年培育3家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打造5個以上機器人配套產業集群。“《規劃》有利於產業內優秀公司的發展,龍頭公司將脫穎而出。”業內人士表示。

根據《規劃》,將重點發展弧焊機器人、真空(潔淨)機器人、全自主程式設計智慧工業機器人、人機協作機器人、雙臂機器人、重載AGV、消防救援機器人、手術機器人、智慧型公共服務機器人等十大標誌性產品。

上市公司層面,A股已有超過70家公司涉及機器人概念。作為行業龍頭,機器人擁有真空機器人、碼垛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等最全的產品線,並進行減速機、伺服驅動等關鍵零部件研發;中電鑫龍則著力發展防爆機器人,並已收到訂單;埃斯頓在高端智慧機械裝備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上具有領先優勢;匯川技術的通用伺服新產品已有樣機試機;博實股份的微創外科手術機器人已在進行第二代產品組裝;巨輪智慧參股德國歐吉索控股有限公司,加碼智慧裝備研發。

謝醫軍認為,未來機器人產業或許會出現類似積體電路產業的發展路徑,國家和地方基金助力產業並購重組。

《規劃》提出,鼓勵各類銀行、基金在業務範圍內,支持技術先進、優勢明顯、帶動和支撐作用強的機器人項目;鼓勵金融機構與機器人企業成立利益共同體,長期支援產業發展;積極支援符合條件的機器人企業在海內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和進行海內外並購;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符合機器人產業鏈特點的產品和業務,推廣機器人租賃模式。

對此,姚之駒表示,下一步國家將出臺一些具體措施,支持真正有實力的好企業實施並購重組、對外合作。從工信部的角度,也會有更具體的重點區域發展指導,加強園區建設和企業發展引導。“政策都是輔助的,旨在創造良好環境和引導,產業的發展還是要交給市場。”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調查,目前全國規模以上機器人企業達到800多家,各地在建園區有42個,地方出臺的支持政策達到77項。“散亂”的產業現狀已成為阻礙機器人產業向高端、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