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海外半導體掀回歸潮 A股公司“蛇吞象”組團競購

中国财富网
2018-09-26 10:01

已收藏

經過前期中資高歌猛進式收購,近期二級市場上開始了密集資本運作,海外半導體回歸已掀起熱潮,按照wind口徑,2018年半導體行業(買方) 董事會預案已披露的交易總價值,已超過1400億元。與以往上市公司定向參與收購不同,本輪這些“海歸”半導體標的遇到多元追逐,無論是安世半導體還是豪威科技,這些巨型半導體標的都引發了上市公司組團競購,產業基金領投配合國內龍頭企業落地成為主流模式,而在政策嚴監管和市場波動背景下,產業資金還需要嚴控實際控制權不易主,小心設計交易架構,應對二級市場以及供應鏈等風險。

上市公司搶拼份額

本輪“海歸”半導體標的資本運作有些不尋常。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梳理發現,面對行業龍頭標的,收購主體從“私人定制”變成了多元參與,上下游、行業內外企業都會角逐,並且上市公司往往會與產業基金“組團”,參與競價收購。

以長電科技為例,2014年公司杠杆收購積體電路封裝測試同行新加坡星科金鵬時,就聯合了國家積體電路產業基金(簡稱“大基金”),從私有化到後續整合全程參與,通過收購一舉躋身全球積體電路封裝測試環節第一梯隊。

相比,近期風起雲湧的半導體收購先由中資財團私有化,然後由產業基金配合拿下,上市公司接棒運作,原資方退出,而這也為“全員”競標留有餘地。最明顯案例莫過於聞泰科技擬收購安世半導體。

2017年2月,建廣資產所組成的中國財團斥資27.5億美元完成收購恩智浦剝離的標準產品業務,成立了安世半導體。據介紹,安世半導體處於半導體產業鏈上游,為世界一流的半導體標準器件供應商,專注於邏輯、分立器件和MOSFET市場,客戶有博世、華為、蘋果、三星等公司。

這筆國內半導體史上最大一筆海外並購,首次“徵婚”在今年3月15日,合肥芯屏在安徽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掛牌轉讓所持合肥廣芯49.37億元財產份額,相當於所持合夥權益的7成,對應持有安世半導體部分股份,拍賣底價70億元。

為了完成收購,建廣資產和Wise Road Capital Ltd(智路資本)作為基金管理人、普通合夥人,發起設立多個專項投資基金、有限合夥企業,構建了三級架構,通過境內的合肥裕芯控股有限公司,以78.39%持股比例控制設在香港的SPV裕成控股有限公司,從而控股最新安世半導體,即對應恩智浦標的。

從股權關係來看,合肥廣芯主要資產是所持有的合肥裕芯42.94%股權,也是合肥裕芯的單一大股東,而合肥裕芯持有裕成控股78.39%股份,對應後者進而持有安世半導體全部股權。

這次轉讓引發了諸多產業資金組成聯合體競相角逐。

東山精密最早公開表態,甚至在“徵婚”發佈前,即2月28日,東山精密就公告準備組成聯合收購主體,其中上市公司出資額預計不超過1.5億美元。之後,東山精密還拉來了上海積體電路產業基金等外援,共同成立總規模約為40億元的產業基金,著手購買掛牌的合肥廣芯合夥權益。

不過,本輪競標卻是聞泰科技成功“迎娶”安世半導體。4月聞泰科技全資孫公司合肥中聞金泰半導體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合肥中聞金泰”)與雲南省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雲南城投”)、上海矽胤企業管理合夥企業組成的聯合體,受讓上述合肥廣芯專案轉讓。

5月,雙方簽署產權轉讓合同顯示,聯合受讓體將以114.35億元對價出資受讓合肥芯屏持有的合肥廣芯約49億元財產份額。據推算,這個出價較原始股東出資溢價1.32倍,而安世半導體估值更是高達約334億元。經營層面上,聞泰科技實際控制人張學政已在合肥裕芯擔任董事。

作為A股手機ODM龍頭,聞泰科技方面採取增資和股東借款、債券出資等方式,分步置入標的資產。即上海中聞金泰與雲南城投向合肥中聞金泰出資、提供股東借款方式,支付了首筆價值57.17億元轉讓款;9月,上海中聞金泰再採用現金和債權結合增資合肥中聞金泰58.53億元,完成第二筆轉讓款。

目前,張學政還通過合肥廣訊持有裕成控股12.22%股份,交易完成後,按照持股比例折算,聞泰科技將合計持有裕成控股34%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

集邦諮詢半導體分析師張琛琛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聞泰算是下游ODM企業往上游並購IC廠商模式。如果能並購成功,將提升上市公司附加值和核心價值,橫向拓展業務,進入高速成長的汽車電子領域。

除了合肥裕芯,持有裕成控股21.61%的JW 基金也著手了合夥份額轉讓,引發了銀鴿投資和曠達科技競相爭奪。曠達科技一度勝算在握,今年1月13日收到智路資本的郵件確認,公司披露所提交方案遴選排名第一,當月兩次機構調研中也表示看好標的在汽車電子等行業領先地位,切合公司聚焦優勢產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長期發展思路。但是,最終花落銀鴿投資聯合投資方,其中上市公司持有安世半導體最多2%的原始份額權益

對於終止原因,曠達科技表示,針對投資境外基金份額的境外直接投資審批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為保證投資安全和規避合規風險,決定終止。不過,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按照出資份額與交易價格粗略估算,銀鴿投資給出的方案溢價率幾乎是曠達科技的2倍。

尋求全面控制

從收購方式來看,聞泰科技通過收購並購基金上層份額,從而實現間接注入標的資產,後續還需要進一步運作才能實現有效的實際控制。聞泰科技表示,第二筆轉讓價款不足部分,將在保證保持上海中聞金泰對合肥中聞金泰控制權前提下,以引入投資人增資等方式籌集。

相比聞泰科技,上市公司更為普遍的做法是通過發行股份等方式直接收購標的資產。而面對體量數倍於上市公司的“海歸”標的,上市公司在整合消化中如何保證實際控制人不會易主,避免形成重組上市已成為重要課題。

在豪威科技收購上,就經歷了兩家上市公司發起的前後三輪攻勢。2015年4月,豪威科技由華創投資、中信資本和金石投資通過北京豪威完成私有化。據介紹,豪威科技是位於索尼、三星之後的全球第三大 CMOS 圖像感測器供應商,產品定位中高端智慧手機市場,以及安防、汽車用圖像等領域。

2016年12月,A股半導體設計公司北京君正率先出動,擬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合計126.22億元購買北京豪威等三家標的全部股權,同時向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劉強、李傑等配套融資。其中北京豪威作價120億元,幾乎是當時上市公司總資產的11倍,原大股東股權面臨大幅稀釋,隱藏了“易主”隱憂。

交易結束後,如果不考慮配套融資,北京君正實際控制人合計持股比例將降至10.3%,低於交易對手方奧視嘉創及關聯方(中信資本)持股;即便考慮配套融資,兩方持股比例差異也不足1%。這也引發交易所問詢,要求說明是否構成重組上市。

去年4月,北京君正表示,由於證券市場環境、政策等客觀情況發生了較大變化,上述重組事項終止。

沒有等太久,同年9月,韋爾股份便公告擬購買北京豪威約86%的股權;但半路殺出程咬金,北京豪威股東珠海融鋒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明確反對,當月收購又宣告終止。進一步穿透來看,珠海融鋒背後最大出資人正是聞泰科技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張學政。

面對競購局面,韋爾股份並未作罷。時隔近1年,今年8月韋爾股份再度出手,擬發行股份以及現金收購豪威科技等標的股權,且將收購比例提至96.08%,並配套募資不超過20億元,用於標的公司建設項目及支付仲介機構費用。

而彼時投反對票的珠海融鋒也退出了主要股東。業內人士透露,韋爾股份給出了一個不錯的價格。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查詢方案發現,去年11月24日,北京豪威召開董事會並作出決議,同意珠海融鋒、深圳測度分別將所持北京豪威1.53億美元和2249萬美元出資份額,轉讓給青島融通,相當於每1美元註冊資本11.18元。進一步穿透發現,青島融通的有限合夥人海絲民合,也正是去年同月韋爾股份聯合耐威科等發起的30億元產業投資基金。

相比前次北京君正收購,韋爾股份發起的二次收購中北京豪威估值提升,從北京君正報出的117億元提升至141億元,而標的全部股權幾乎是韋爾股份總資產的5倍。根據預案披露,能否順利拿下北京豪威直接決定全盤交易成敗。

從股權結構來看,“蛇吞象”收購也會稀釋韋爾股份大股東持股比例,但相比前次北京君正收購,韋爾股份安全邊際較大。若不考慮配套融資,第一大股東虞仁榮直接持有韋爾股份股權從61.30%大幅降至31.10%,加上紹興韋豪間接持股,虞仁榮將合計持股40.05%,仍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相比之下新入駐的股東單一持股比例均小於10%。

據最新公告顯示,韋爾股份進一步加強對收購標的把控,9月19日晚間公告稱,擬參與芯能投資和芯力投資全部股權公開掛牌轉讓,對應資產主要是北京豪威的股權。此次若成功完成競買,公司將新增間接持有北京豪威10.55%股權,並新增北京豪威一席董事委派權,有利於公司順利推進收購北京豪威股權的重大資產重組交易。

集邦諮詢半導體分析師張琛琛表示,韋爾股份如果能成功並購豪威科技,將補充CIS領域的技術佈局,同時雙方客戶資源將發揮到最大化,形成協調效應。

與張學政類似,虞仁榮也坐鎮了標的資產,直接擔任了美國豪威董事、首席執行官,兼任北京豪威董事、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從管理層面加強把控。

遭遇嚴監管

總結來看,上市公司在消化吸收那些數倍自身體量的海歸半導體標的時,往往會提前介入標的的管理經營,加強把控,同一個標的在二次收購往往會估值提升,上市公司需要小心設計交易結構,平衡實際控制權不會“易主”的前提和發行股份比例不超過總股本20%紅線。另一方面,去年頒佈的再融資規定取消鎖價發行,也讓這些“蛇吞象”類資產重組將直面二級市場價格波動的衝擊。

萬盛股份也是一例。

去年5月,萬盛股份擬向嘉興海大、大基金等7位股東發行股份收購匠芯知本,對應標的為美國高性能數模混合晶片公司矽谷數模。這項跨界收購交易作價37.5億元,並配套募資。

資料顯示,匠芯知本2016年9月成立時,嘉興海大持股70%,在上市公司收購前持股比例降至55%,而標的資產總額超過上市公司2倍以上(調整後)。交易完成後,嘉興海大將持有上市公司18.17%股權,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保持不變。

對此,監管部門詢問是否存在突擊打散股權占比、規避重組上市,並說明停牌重組前6個月,嘉興海大在標的資產持股比例下降的原因和合理性。不過,從股份占比來看,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高獻國家族與嘉興海大持股比例差距將會較大,方案調整後,高獻國家族依舊控制上市公司34.01%股份。

在收購匠芯知本過程中,上市公司先後三易方案,包括先後下調估值、業績補償等,在今年大盤震盪尋底背景下,萬盛股份股價跌破了發行價格。從7月開始,上市公司收購宣佈中止。

最新動向是萬盛股份於9月9日擬共同投資設立高盛通微電子(蘇州)有限公司。新公司註冊資本為3500萬元,萬盛股份將持股59%的股權。據接近上市公司人士介紹,新成立的公司將會接手部分擬收購標的公司的研發業務。

嚴審核下,是否存在規避重組上市、股價倒掛等都是上市公司消化海歸標的需要面臨的風險。而相比其他行業收購,半導體產業鏈配合也成為一個收購風險要素。兆易創新就遇到了。

作為國內NOR Flash記憶體晶片龍頭,兆易創新去年2月擬158.3元/股價格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結合購買北京矽成全部股權,同時配套募資。交易作價65億元,幾乎是上市公司淨資產5倍。

這筆收購對應標的為芯成半導體(ISSI),主要業務是DRAM/SRA晶片,此舉將使兆易創新擴充DRAM和SRAM等易失性存儲晶片,升級成為國內首個全品類存儲晶片自主研發設計、技術支援和銷售平臺。

但受到再融資新規影響,兆易創新也多次改動了方案,定增物件、募資規模均大幅減少。

不過,最終卡住兆易創新的並非新規,而是供應鏈風險。據介紹,標的公司主要供應商認為兆易創新與ISSI重組後將成為其潛在的有力競爭對手,要求終止相關供應合同。兆易創新評估風險,認定該事項將對經營業績造成較大不利影響,去年8月決定終止收購。

在後續投資者說明會上,兆易創新高管介紹,ISSI主要業績來源是DRAM產品,但目前國內沒有可以進行DRAM產品代工的代工廠。同時ISSI的產品認證週期較長,不能在其他邏輯代工廠代工,即使是同樣生產DRAM的代工廠,也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通過客戶認證,逐步切換。

值得注意的是,ISSI也掀起了一輪競購。

就在當時兆易創新應對供應商之際,交易對手方武岳峰通過上海承芯舉牌了電力設備商思源電氣,當前持股比例已增至9.08%,位居第三大股東,並在去年提名了兩位獨立董事。

9月4日,思源電氣公告稱,子公司上海集岑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擬通過上海承裕資管間接收購北京矽成41.65%的股權,預計交易對價不超過31.25億元。此舉有望助力公司進入存儲晶片公司第一梯隊,而交易對手方正是武嶽峰,北京矽成全部估值也從前次65億元升至75億元。

在接受機構調研中,思源電氣董秘林淩表示,對上海集岑投資是使用公司自有資金,從財務角度考慮是對公司現有經營風險的分散,並幫助公司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