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適逢中國與西班牙建交45周年。以此為契機,5月,中國外長出訪西班牙,與時任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從各個維度圍繞提升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交換了意見,尤其是進一步夯實在共建“一帶一路”進程中關於戰略對接與務實合作所達成的共識。實質上,無論是追溯歷史淵源,還是著眼于現實稟賦,西班牙對於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實施,具有其獨特的地位與作用。
西班牙對“一帶一路”的基本認知及決策構想
2013年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伊始,便引發了西班牙國內的關注,但對這一概念的界定與意義形成較為清晰的認識始於2015年。當時西班牙學界從理論高度,闡述“新絲綢之路”所涉及的社會經濟內涵;政府層面的做法更為務實,國家對外貿易促進局組織系列活動,以深化本國企業對我國這一倡議的瞭解。值得指出的是,2017年西班牙國內對這一議題的關注度達到一個頂峰,政經學各界紛紛對這一構想展開廣泛而熱烈的討論,這主要得益于當年5月,時任西班牙首相拉霍伊赴北京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7年6月,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在阿斯坦納會見中國領導人時,肯定了這一理念將對國際經濟發展產生的正向溢出,並重申西班牙對共建這一框架所做出的承諾。
總體而言,當前西班牙國內正在對“一帶一路”將給歐洲及西班牙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展開全方位的評估。普遍認為,考慮到中國不容小覷的經濟存量、穩健持久的發展增量,及其日益增強的國際政治影響力,加強兩國關係對中長期內西班牙優化資源配置、尋求新的增長點至關重要。具體來說,西方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對深化雙邊合作的預期訴求主要反映在貿易、旅遊與人文交流以及基礎設施三個領域。
其一,貿易深化。近年來,雙邊貿易增速尤為可觀。根據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統計的資料,2008年,西班牙對中國商品貿易淨出口僅占其GDP的0.2%,這一比重在2016年翻了十三番。中國已成為西班牙在歐盟以外的最大交易夥伴,但鑒於這一占比仍舊低於歐盟對中國的平均水準,這一趨勢仍存在進一步擴張的空間。此外,西班牙政府希望“一帶一路”能夠為其逐步打開亞洲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該國學界已經借由具體資料做出準確測評:近20年來,隨著中國中產階層的迅速壯大,國家的需求結構亦發生變化,對中高端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顯著增加,這為更為優質且多樣性的歐洲商品和服務進入中國市場創造了條件。尤其對於西班牙而言,儘管當前該國已經逐步擺脫歐債危機餘波的負面影響,宏觀經濟基本面資料企穩回升,但受負債率高企和人口老齡化因素影響,內需依然保持低迷。在這種背景下,西班牙政府正在積極制定發展方針,旨在借助“一帶一路”所帶來的機遇,將更多本國產品銷往需求更為旺盛的亞洲市場。
其二,旅遊及人文交流深化。旅遊產業一直是西班牙經濟的支柱之一,作為世界三大旅遊目的地之一,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近年來,隨著與我國直航條件的改善,西班牙日益受到中國遊客青睞。而“一帶一路”的持續推進無疑將為西班牙政府打造更為符合中國遊客具體需求的旅遊產品提供政策上的便利與保障。此外,自2010年以來,在西班牙的華人群體迅猛壯大,在首都馬德里,中國僑民已經成為第二大移民群體,對當地經濟作出了貢獻。這一群體,作為聯結並融合中西兩種文化的特殊存在,有助於在促進“一帶一路”框架下的民心相通方面發揮作用,進而將兩國文化的差異性轉變為加強共識、增進合作的優勢所在。
其三,基礎設施領域合作深化。一方面,從自身角度來說,西班牙對“一帶一路”框架下基礎設施發展計畫所產生的預期成本效應進行了測算,指出中國和歐洲之間商品運輸成本將顯著降低,其中,陸路和海路交通運輸成本分別下降約50%和5%,進而為西班牙貿易帶來5.5%的增長效應。
另一方面,從海外市場開拓來看,毋庸置疑,西班牙企業在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擁有獨一無二的比較競爭優勢,無論從技術還是經驗層面均在全球名列前茅。根據美國《公共新聞紀錄》雜誌2017年發佈的排名,在全球前50最大的工程承包商中,西班牙企業佔據5席,且本國建築巨頭ACS集團連續6年佔據榜首。值得指出的是,西班牙企業承擔的大部分業務來自國際市場,本土業務鮮少。項目遍佈世界各地,主要集中在拉美、北美、歐洲及中東地區,最為重要的有巴拿馬運河的擴建項目和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麥迪那高鐵項目等。然而,從地理範圍來看,儘管其工程業務廣布,但最大短板在亞洲,尤其是中亞地區。而這一空白恰恰是我國“一帶一路”框架下“設施聯通”的主要著眼點。可以認為,致力於海外市場開拓的兩國基礎設施合作能夠彰顯雙方比較優勢的互補性。這一領域正在成為未來兩國合作最具發展潛力的核心所在。
合作重心:致力於協力廠商市場的基建領域
鑒於上述西班牙基建工程在全球地理分佈上的缺失,該國企業認為,融入“一帶一路”是其長期基建發展規劃進一步拓展國際化道路的重要機遇。為此,該國力圖充分利用自身已經獲得全球認可的基建項目品牌、管理及技術優勢,尋求與中國在資金和生產能力等方面強項的對接與整合。實際上,進入21世紀以來,並不乏中國與西班牙在協力廠商市場開展基礎設施工程合作的案例,雙方對彼此的工程技術能力、融資模式、參與企業情況已經形成了較為準確的認識。而自2015年以來,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國際影響力的日趨彰顯,兩國在協力廠商市場的實踐活動得以大力推進。在這種背景下,西班牙政府經貿部門有意願致力於兩國在協力廠商市場關於工程機械及基礎設施領域的經驗分享與推介。
此外,西班牙密切關注我國構建的“一帶一路”建設中必不可少的融資機制。除了我國傳統的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以外,西班牙政府認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的設立彰顯了中國強大的融資保障能力。基於此,以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國為契機,西班牙從政府到企業層面更為深入地探析彼此的優勢互補性,以期對雙方在基建領域合作的前景形成更為合理的預期。
西班牙的角色定位:歷史必然性與現實可行性
拉丁美洲,作為中西兩國基建合作開拓協力廠商市場的一個可能的選項,具有極為特殊的歷史意義與現實需求。歷史上看,自16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初,西班牙商人從當時的西班牙殖民地菲律賓出發,通過“馬尼拉大帆船”將以生絲與絲綢為代表的大批中國貨物,運往其在北美的領地墨西哥,再經由該國西海岸,一部分進一步銷往南美各國,另一部分最終到達西班牙港口,進入歐洲。這一段聯通了亞洲、歐洲與拉丁美洲之間的貿易航線構成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實層面上,拉美已經明確被納入我國“一帶一路”框架。從秉承的宗旨與實質內涵上看,中國外交部已經明確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開放包容的發展平臺,契合拉美國家的發展需要,回應了拉美各國加強互聯互通與互利合作的迫切希望。中國領導人已明確表示,中方將拉丁美洲視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一帶一路”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方。
西班牙方面,鑒於其全球領先的基建工程技術,同拉丁美洲天然的歷史文化與社會經濟聯繫,再加上優越的地緣區位優勢,該國對拉美地區投資啟動時間之早、範圍規模之廣、涉入領域之深,是我國當前所無法比擬的。西班牙對拉美當地的法律政策和市場商情熟悉程度完備,且具有系統化的管理經驗。多年來,該國一直作為橋樑,在構築拉美與歐洲區域、次區域合作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鑒於此,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西班牙各界一直在思考應從何種層面入手在中拉合作中發揮自身作用。從貿易領域來看,學界普遍認為,留給其參與或協調的空間已相當有限。儘管各方認可本國能夠充當中國企業進入拉美市場的有效媒介,從而成為維繫中國、西班牙、拉丁美洲三方關係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但不少立場審慎者指出,中國已經是拉美多國的第一或第二大交易夥伴,尤其是對南美諸國而言。舉例來講,中國出口巴西一國的貿易額已經遠超出西班牙出口拉美所有國家的總和。在這種背景下,西班牙在中拉貿易推進方面的發揮餘地不容樂觀,然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中西雙方在拉美基礎設施市場的合作提供了可行性。
實際上,從拉美一方來看,近年來,該地區面臨週期性和結構性雙重困境,在這種情況下,各國紛紛訴諸結構性改革,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在於通過改善本地區基礎設施品質與數量的雙重缺失,降低物流成本,從而促進貿易便利化和地區一體化,以期實現提振經濟的目的。但鑒於地區基礎設施融資缺口日益擴張,資金供給短缺問題嚴峻,因此各國政府大力實施資本“引進來”舉措,這為兼具基建經驗和技術的中西兩國企業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敞開了大門。一方面,西班牙方面對成為中國企業進入拉美的橋樑具有強烈意願,這有益於進一步拓展雙方頂層設計與政策溝通的空間;另一方面,從技術性層面來看,當前拉美各國在基建領域融資主要採用PPP公私合營模式,長年來,西班牙對該模式的運作積累了大量實操經驗,這對在該領域經驗相對尚淺的中國企業來說可謂一個強大助力,有利於我國在項目建設實施過程中有效降低成本、規避風險。
(蘆思姮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