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老問題,是否有新辦法?借助區塊鏈技術,人民銀行在粵港澳大灣區做了新嘗試。
近日,人民銀行推動的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在深圳上線試運行,在央行公信力和區塊鏈技術雙重加持下,粵港澳大灣區的供應鏈金融率先試點上“鏈”,中小企業獲取貸款的效率大幅提升,成本也得到實質性降低。
該平臺是在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的共同推動、協調和組織下,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聯合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渣打銀行及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開發而來,上證報第一時間採訪了首批參與銀行、企業的相關負責人,進而揭開這個區塊鏈項目的神秘面紗。
應收賬款融資場景率先上“鏈”
此次上線試運行的是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的項目一期,該專案一期建成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貿易金融底層平臺,而且專案一期率先實現了應收賬款貿易融資場景的應用。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8年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3.9萬億元,同比增長11.5%,這其中產生了巨大的融資需求。
在試運行平臺上,A股上市公司比亞迪及其一級供應商,已經可以享受與傳統方式有顯著區別的應收賬款融資體驗。
“假如有家給比亞迪供應車燈的企業,有一筆比亞迪的應收賬款,它拿著這筆應收賬款來申請貸款,需要上交很多紙質材料供我們審核,整個流程下來,往往需歷時2個到3個星期。而在新推出的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上,在資料齊全的情況下,從客戶提交貸款申請到銀行完成放款,操作時長可能只需20分鐘左右。”招商銀行交易銀行部總經理侯偉榮告訴記者。
而且,“原來一筆貿易融資,中小微客戶的融資成本可能達到8%或7%,現在這種模式下,價格可能會降到6%,甚至5.5%。” 平安銀行交易銀行事業部副總裁許紅輝說。
比亞迪及其一級供應商是當前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試運行階段的主要參與者。據比亞迪相關人士介紹,公司具有供應鏈規模龐大、供應商多的特點,因此獲邀參與了該平臺的開發,也成為該專案的首批參與者。
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貿易金融部副總經理李爽告訴記者,比亞迪作為供應鏈金融鏈條上的核心企業,其獲取銀行授信相對容易,在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上,比亞迪的供應商,在進行應收賬款融資時,可以使用比亞迪的授信額度,這也解決了實力較弱的供應商授信不足和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批量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中小企業通過這個平臺融資之所以能做到又快又相對便宜,正是因為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有央行公信力和區塊鏈技術雙重加持。
許紅輝表示,企業以應收賬款融資,銀行用線下的方式做,靠人、貨、倉單等來驗證資訊的真實性、準確性,任何一個環節有問題,都容易產生風險,因此銀行不僅要審核這筆交易的真實性,而且還要審核這家公司的資質,整個操作流程很長,操作成本也特別高。區塊鏈引入後,因為區塊鏈是分散的,且不可篡改,資訊傳遞是同步的,鏈條上每一個環節資訊發生變化,其他環節都同步掌握,因此能更好地保證資訊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也能提高審核效率。
渣打中國華南區總經理兼深圳分行行長吳乃莘說,從銀行角度,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核是傳統貿易融資業務的主要難點之一,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可以提升真實性審核的有效性,並防止重複融資的發生。
“舉例來說,一家企業可能以同一筆應收賬款為擔保,惡意地從不同金融機構獲得多筆貸款。在傳統金融體系中,由於各家銀行在資訊共用方面的局限性,這種惡意融資行為無法從根本上得以杜絕。而區塊鏈的核心優勢之一,就是交易資訊的透明和不可篡改,當企業用某一筆貿易在一家銀行獲得融資後,這一筆交易就被記錄在區塊鏈平臺上,它就不可能憑藉同一筆貿易從另一家銀行獲得融資。”吳乃莘表示。
“有一個非常有公信力的監管機構牽頭,還有區塊鏈技術賦能,銀行辦理業務有了信任的基礎,效率顯著提高,成本也能有效降低。這讓批量服務中小企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也成為可能。”侯偉榮說。
更多重磅功能醞釀中
試運行階段,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的參與銀行包括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及渣打銀行5家,企業方面則包括比亞迪及其一級供應商,適用場景目前還限於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收賬款貿易融資。
李爽表示,該專案當前能實現的業務場景支援一級供應商融資,未來還可探討滿足供應鏈上資金需求更加強烈的多級供應商融資需求的可行性。
侯偉榮認為,這是一個開放式、擴展式的平臺,未來會有更多的核心企業及其供應商加入,也會有更多的銀行參與其中。此外,這個平臺給監管機構、海關、稅務、中證登等預留了介面,希望它們的資料也可以接進來,資訊越豐富,越能客觀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大家更能做出科學決策。
“現在專案一期已經做到資訊流和銀行的資金流相匹配,以後還可以探索和物聯網的技術應用相匹配,把物流等加進來,形成一個開放的金融貿易生態。”侯偉榮說。
許紅輝認為,鏈內資訊越來越多,資訊互相校驗、互相佐證,安全性就越高。未來這個平臺可以進一步引入評估公司、聯盟、工商、司法部門等,通過二期、三期不斷反覆運算升級,這個平臺會越來越強大。
許紅輝還表示,這個項目致力於打造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全國,輻射全球的開放金融貿易生態,目前還只服務於境內貿易,未來希望把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先打通,把境內、境外打通,把人民幣、外幣、跨境業務也包含進來,最終將這個平臺建成世界級的開放金融貿易生態。
“下一步肯定會往平臺裡裝更多的場景,比如除了供應鏈金融,未來還可以探討做基於信用證、保函等資產的融資,實現境內外打通,真正起到批量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國家實體經濟的作用。”李爽說。
近日,人民銀行推動的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在深圳上線試運行,在央行公信力和區塊鏈技術雙重加持下,粵港澳大灣區的供應鏈金融率先試點上“鏈”,中小企業獲取貸款的效率大幅提升,成本也得到實質性降低。
該平臺是在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的共同推動、協調和組織下,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聯合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渣打銀行及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開發而來,上證報第一時間採訪了首批參與銀行、企業的相關負責人,進而揭開這個區塊鏈項目的神秘面紗。
應收賬款融資場景率先上“鏈”
此次上線試運行的是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的項目一期,該專案一期建成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貿易金融底層平臺,而且專案一期率先實現了應收賬款貿易融資場景的應用。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8年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3.9萬億元,同比增長11.5%,這其中產生了巨大的融資需求。
在試運行平臺上,A股上市公司比亞迪及其一級供應商,已經可以享受與傳統方式有顯著區別的應收賬款融資體驗。
“假如有家給比亞迪供應車燈的企業,有一筆比亞迪的應收賬款,它拿著這筆應收賬款來申請貸款,需要上交很多紙質材料供我們審核,整個流程下來,往往需歷時2個到3個星期。而在新推出的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上,在資料齊全的情況下,從客戶提交貸款申請到銀行完成放款,操作時長可能只需20分鐘左右。”招商銀行交易銀行部總經理侯偉榮告訴記者。
而且,“原來一筆貿易融資,中小微客戶的融資成本可能達到8%或7%,現在這種模式下,價格可能會降到6%,甚至5.5%。” 平安銀行交易銀行事業部副總裁許紅輝說。
比亞迪及其一級供應商是當前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試運行階段的主要參與者。據比亞迪相關人士介紹,公司具有供應鏈規模龐大、供應商多的特點,因此獲邀參與了該平臺的開發,也成為該專案的首批參與者。
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貿易金融部副總經理李爽告訴記者,比亞迪作為供應鏈金融鏈條上的核心企業,其獲取銀行授信相對容易,在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上,比亞迪的供應商,在進行應收賬款融資時,可以使用比亞迪的授信額度,這也解決了實力較弱的供應商授信不足和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批量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中小企業通過這個平臺融資之所以能做到又快又相對便宜,正是因為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有央行公信力和區塊鏈技術雙重加持。
許紅輝表示,企業以應收賬款融資,銀行用線下的方式做,靠人、貨、倉單等來驗證資訊的真實性、準確性,任何一個環節有問題,都容易產生風險,因此銀行不僅要審核這筆交易的真實性,而且還要審核這家公司的資質,整個操作流程很長,操作成本也特別高。區塊鏈引入後,因為區塊鏈是分散的,且不可篡改,資訊傳遞是同步的,鏈條上每一個環節資訊發生變化,其他環節都同步掌握,因此能更好地保證資訊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也能提高審核效率。
渣打中國華南區總經理兼深圳分行行長吳乃莘說,從銀行角度,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核是傳統貿易融資業務的主要難點之一,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可以提升真實性審核的有效性,並防止重複融資的發生。
“舉例來說,一家企業可能以同一筆應收賬款為擔保,惡意地從不同金融機構獲得多筆貸款。在傳統金融體系中,由於各家銀行在資訊共用方面的局限性,這種惡意融資行為無法從根本上得以杜絕。而區塊鏈的核心優勢之一,就是交易資訊的透明和不可篡改,當企業用某一筆貿易在一家銀行獲得融資後,這一筆交易就被記錄在區塊鏈平臺上,它就不可能憑藉同一筆貿易從另一家銀行獲得融資。”吳乃莘表示。
“有一個非常有公信力的監管機構牽頭,還有區塊鏈技術賦能,銀行辦理業務有了信任的基礎,效率顯著提高,成本也能有效降低。這讓批量服務中小企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也成為可能。”侯偉榮說。
更多重磅功能醞釀中
試運行階段,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的參與銀行包括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及渣打銀行5家,企業方面則包括比亞迪及其一級供應商,適用場景目前還限於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收賬款貿易融資。
李爽表示,該專案當前能實現的業務場景支援一級供應商融資,未來還可探討滿足供應鏈上資金需求更加強烈的多級供應商融資需求的可行性。
侯偉榮認為,這是一個開放式、擴展式的平臺,未來會有更多的核心企業及其供應商加入,也會有更多的銀行參與其中。此外,這個平臺給監管機構、海關、稅務、中證登等預留了介面,希望它們的資料也可以接進來,資訊越豐富,越能客觀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大家更能做出科學決策。
“現在專案一期已經做到資訊流和銀行的資金流相匹配,以後還可以探索和物聯網的技術應用相匹配,把物流等加進來,形成一個開放的金融貿易生態。”侯偉榮說。
許紅輝認為,鏈內資訊越來越多,資訊互相校驗、互相佐證,安全性就越高。未來這個平臺可以進一步引入評估公司、聯盟、工商、司法部門等,通過二期、三期不斷反覆運算升級,這個平臺會越來越強大。
許紅輝還表示,這個項目致力於打造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全國,輻射全球的開放金融貿易生態,目前還只服務於境內貿易,未來希望把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先打通,把境內、境外打通,把人民幣、外幣、跨境業務也包含進來,最終將這個平臺建成世界級的開放金融貿易生態。
“下一步肯定會往平臺裡裝更多的場景,比如除了供應鏈金融,未來還可以探討做基於信用證、保函等資產的融資,實現境內外打通,真正起到批量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國家實體經濟的作用。”李爽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