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3月同業存單淨融資下降6.7%

中国财富网
2018-04-02 11:30

已收藏

又到季度末。銀行也迎來首次將同業存單納入MPA同業負債考核的時點。

儘管今年3月商業銀行發行同業存單規模總量不小,但可以看到淨融資額同比下降了6.7%。前三個月的淨融資額同比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有農商行金融市場部人士甚至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笑言:“完全沒有感受到季末的存在,感覺過了假季末。”有保險資管交易員回饋“價高量不缺”。

歷史來看,本季度末資金面雖屬平穩,但中長期來看,銀行負債壓力仍然較大。政策重重加碼下,銀行對同業存單的依賴度有所下降,尋找新的低成本負債,成為當前銀行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發行利率上升

據Wind統計,3月發行同業存單總量為2.64萬億元,同比增長10%,規模僅次於2017年9月;但淨融資額為7523億元,同比下降6.7%。前三月的淨融資額較去年同期都有所下降。

這意味著,銀行業已經明確減緩發行同業存單,但在規模上收縮還需要一定時間。

從3月的發行利率來看,平均為4.87%,比去年同期上漲30個bp。其中,AAA評級的範圍在3.1%-5.2%;AA評級為4%-5.39%,與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相當。

銀行主動減少對同業存單的依賴,源自針對賣方和買方兩方面的約束。今年1月,央行重新設定了對同業存單的年度發行額度備案要求,將2018年各行的備案額度限定在去年9月末總負債的1/3扣減同業負債以後的餘額。

同時,從今年一季度起,央行將資產規模5000億元以上的、銀行發行的一年以內同業存單納入MPA同業負債占比指標進行考核。

而來自買方方面的約束還在不斷加碼中。3月下旬,部分基金公司收到監管部門的要求,債券型基金建倉期內不可超配同業存單,即不得超過20%。

另外,貨幣基金的相關配置早前也已發佈檔規範。根據《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去年10月起,貨幣基金投資于主體信用評級低於AAA級的機構發行的包括同業存單在內的金融工具占基金資產淨值的比例合計不得超過10%,其中單一機構發行的金融工具占基金資產淨值的比例合計不得超過2%。

同業存單市場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是,國有大行的發行較往常有所增加。據Wind統計,3月國有大行中除了工行,其他四家總計發行2348億元同業存單,相當於去年全年發行量的35.8%。

華創證券提示關注近期國有大行存單發行量上升的現象。他們認為,國有行發行存單並沒有監管指標壓力,因此近期發行放量更多是負債端壓力的體現,由於四大行存款增速自2017年10月以來持續轉弱,存單已逐漸成為其擴充負債的來源。

銀行負債壓力較大

整體來看,一季度末資金面平穩過渡。

有多名非銀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在月末前幾天資金緊張過一陣,但就月末而言,歷史來看並不算特別緊。

3月29日,滬市1天期國債逆回購收益率一度暴漲至22%,不過尾盤回落,報收12.285%。兩天期GC002(11.725, 1.14, 10.77%)、3天期GC003(12.105, 1.62, 15.40%)、4天期GC004(8.185, -2.71, -24.84%)的漲幅超50%,收盤的年化收益率均在10%以上。但到30日價格已基本回落至平日水準。

3月30日,有保險資管交易員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資金面緊過幾日後,當天已經松下來。而且,就前幾天也是跨季資金緊,隔夜不緊,意味著資金價高但量不缺。

不過中長期來看,銀行的負債端壓力仍然不小。

3月29日,交行副行長、首席財務官吳偉在2017年業績發佈會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銀行負債成本不斷上升,而資產端定價上升較為緩慢,銀行息差承受較大壓力。

交行2017全年淨利息收入1273.66億元,同比減少5.56%,淨利差和淨利息收益率分別為1.44%和1.58%,同比分別下降31和30bp。

吳偉表示未來將主要通過三個方式穩定和提升息差。第一,增加穩定負債,特別是對LCR(流動性覆蓋率)等流動性指標有正面性的負債,減少臨時的高成本負債;第二,通過提高客戶粘性,增加結算性等低成本負債;第三,逐步把表內理財替代轉換為存款產品,包括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和一般儲蓄等。

特別是結構性存款,銀行業普遍將其作為了重要的攬儲工具。

所謂結構性存款,是指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於遠期、掉期、期權或期貨等),將投資與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商品價格、信用、指數及其他金融類或非金融類標的物掛鉤的金融產品。結構性存款,理論上收益浮動。

央行公佈的金融機構信貸收支表顯示,截至2月,國有四大行的結構性存款規模達1.81萬億元,同比增長38.84%;中小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達5.35萬億元,同比漲幅53.17%。其中,個人結構性存款漲幅突出,國有四大行個人結構性存款同比漲幅甚至高達85.60%,由此也可窺見國有大行的負債壓力並不輕鬆。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